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楚国固多兰与荃,长林野水若何边。
樵夫政自不知贵,采卖何曾直一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呈潘潭州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诗人以楚国为背景,提及兰和荃这两种植物,暗示楚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楚国固多兰与荃"描绘了楚地自然环境的丰饶,兰和荃象征着珍贵的草木资源。
接下来的两句"长林野水若何边"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广袤的山林和溪流,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尽管这些资源丰富,当地的樵夫却并不知其珍贵,只是随意砍伐,甚至不值一钱地出售。这表达了诗人对资源被忽视和浪费的忧虑,也暗含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寓言般地揭示了资源的价值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之间的差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不详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梅花初出炯如冰,未许馀花似我能。
太息天公不加意,放教风雨苦侵陵。
江边石上白皑皑,远对难分李与梅。
因是欲占春早晚,桃花一树有新开。
西江亭上东风客,鸥鸟重来似亦驯。
买得小舟连夜发,不知肯别定留人。
台高十丈独株松,下有仙人旧履踪。
三十二窠丹灶在,亦云数目应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