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舜民游五台山

我闻云代闲,兹山神仙窟。

碑版虽茫昧,图经忆仿佛。

黄河右萦缭,恒岳左嵽嵲。

壑凝六月冰,岩嵌千年雪。

松柏森地底,绝顶但石骨。

五台五芙蓉,诡状斗奇绝。

东埵古雪峰,俛视见溟渤。

半夜天鸡鸣,日照蓬莱阙。

西埵秘魔岩,天池神龙穴。

危磴干云霄,复嶂隐日月。

南埵益嵚岑,林麓互蓊蔚。

仙花昼缤纷,钟声暮超忽。

北埵覆宿堆,古柏枝郁屈。

一气俯大荒,化城时灭没。

中台万仞余,削成表崒屼。

下方走雷雨,阴崖缠虹霓。

湾澴太华池,䆗窱珊瑚碧。

君携绿玉杖,兹游恣探历。

四月别苏门,青青坡陀麦。

五月渡滹沱,褦襶触日赤。

遂登清凉台,结夏住绝壁。跣脚踏层冰。

山风冷心魄。余本岩栖人,颇爱谢公屐。

失足辞故山,留滞京华陌。

逸兴坐飞翻,送君徒掎摭。

烦君语山灵,后期傥来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邵长蘅所作的《送董舜民游五台山》,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友人董舜民游历此地的期待与祝愿。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五台山的神奇风貌,如黄河环绕、恒岳峻峭、冰川雪峰、松柏参天、奇峰异石、仙花钟声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五台五芙蓉”形容山峰如芙蓉出水,奇特壮观;“危磴干云霄”则写出山路的险峻。同时,诗中还穿插了诗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山水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寄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1)

邵长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月十七日喜闻施愚山汪钝翁秦对岩钱宫声曹峨嵋乔石林李子德陈其年毛大可朱竹垞汪舟次严荪友徐胜力潘次耕李渭清方渭仁周雅楫暨家戒三诸公以鸿博制科同官翰林赋赠五十韵

泰华因培塿,涓流赴溟渤。

凤翙仪高冈,麟游以时出。

圣朝栋梁具,峨峨皋与卨。

更闻辟门典,搜剔遍岩穴。

博学鸿词士,有诏徵诣阙。

奏赋太和殿,金石殷摩戛。清越谐璆琳,镵镂讵?蛣。

三相验讨论,天子亲甲乙。

拔尤五十人,一一枚马列。

维时月在皋,既望越二日。

喧喧下明诏,并命登禁闼。

冢宰持故事,圣恩特超越。

鸣佩翔凤池,排风羡毛质。

我方客京华,枯兀类株橛。

庑下新僦居,畏热脱巾袜。

当食闻除书,惊喜失喔嗗。

同时诸君子,与我半胶漆。

故欢谐缟纻,提携愧先达。新交纫兰?,推挽比蛩蟨。

亦有吾宗贤,飞辔偶时哲。

群公既汇征,吾贱亦庨豁。

此举良旷典,盛事久雍阏。

科名束缚人,如骥就衔钀。

奇士若挛拘,平流得津筏。

嘉祐举制科,得士惟轼辙。

三等占久虚,何况二与一。

浩荡蒙殊恩,公等宜惕怵。

比闻启史局,行绸金鐀繘。

兹事诚大难,煌煌钜著述。

余子何足云,晔寿颇排讦。

龙门扶风后,庐陵庶顽颉。

发凡及起例,郑重非琐矞。

前明三百年,大事凡六七。

文皇靖难师,忠臣惨刺剟。

逊国诸名贤,姓氏半磨灭。

兴献议大礼,杖戍坌肉血。

三案益纷拿,贤奸慎剖别。

呜呼镇抚狱,清流离罗罻。

阉寺内灶炀,盗贼外溃决。

民穷赋敛繁,遂令国步蹶。

思陵死社稷,中外多杖节。

褒忠自圣朝,阐幽待特笔。

此皆关治乱,件系宜缕悉。

微词或隐显,义例严揃截。

我学愧雕虫,我生类蠓蠛。

讵能生羽毛,行当返蓬荜。

东涧躬桔槔,南岨茹薇蕨。

茅檐日偃仰,简编事翻阅。

庶人岂敢议,草野有公骘。

努力期诸公,千秋光史帙。

形式: 古风

蓬莱阁望海

我来一蹋蓬莱阁,溟涨高寒岛屿秋。

元气苍茫日月浴,青天出没蛟螭游。

田横五百余荒砦,徐市三千隔祖洲。

缥缈神山不可见,天风万里声飕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寒食宿迁道中雨

下相城边路,春阴困马蹄。

直愁泥滑滑,翻惜草萋萋。

雨挟河声壮,天围野望低。

故园凄绝处,荒冢湿棠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慈仁寺古松歌

前年屡憩慈仁寺,古松苍翠流云气。

高枝偃盖撑晴空。低枝攫拿捎厚地。

青天忽诧蛟龙蟠,赤日只疑风雨至。

今年重到慈仁来,苍皮惨裂枯干摧。

一株已遭斤斧伐,一株仅存神郁屈。

倔强尚与夔?争,爱惜或愁雷雨拔。

其余四株稍葱茜,青青翻是寻常质。

我闻此松植自金元年,胡为摧折荒寒烟。

摩挲三叹泪如缕,嗟尔托根原失所。

慈仁寺中大作集,寺门日日飞尘土。

珠玉锦绣走黄埃,日炙风霾气凄苦。

孤根不免虫蚁穴,劲骨宁能驵侩伍。

君不见庐山简寂观,高松千尺飘霜霰。

白鹤两两巢其巅,仙人羽客时相见。

又不见天台桥畔松,作鳞之而苍虬龙。

银河倒挂玉淙淙,樵斤猎火何由篷。吁嗟乎!

人生位置有如此,上马出门暮山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