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峡山寺的壮丽景象与深邃的佛教意境。首句“由来去住非人力,灵鹫遥思托武林”以灵鹫象征佛法的崇高与深远,暗示着佛法的存在超越了人类的力量,寄托于武林(武林即指武林之地,这里借指佛教的圣地)之中。接下来,“云拥莲花浮佛座,月移山影浸波心”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将云彩比作莲花,月光映照山影入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佛祖座下莲花盛开,月光洒落,与水中的山影交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尊开岸竹曾堪律,法说荒台已布金”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文化的探讨,岸竹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与修行,荒台布金则寓意佛法的传播与繁荣,强调了佛教教义在自然界的体现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最后,“分付老僧勤护守,莫令他掷苦悲吟”表达了对僧侣们守护佛法、弘扬正道的敬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避免因无知或误解而产生痛苦与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