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二首(其二)

由来去住非人力,灵鹫遥思托武林。

云拥莲花浮佛座,月移山影浸波心。

尊开岸竹曾堪律,法说荒台已布金。

分付老僧勤护守,莫令他掷苦悲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寺的壮丽景象与深邃的佛教意境。首句“由来去住非人力,灵鹫遥思托武林”以灵鹫象征佛法的崇高与深远,暗示着佛法的存在超越了人类的力量,寄托于武林(武林即指武林之地,这里借指佛教的圣地)之中。接下来,“云拥莲花浮佛座,月移山影浸波心”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将云彩比作莲花,月光映照山影入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佛祖座下莲花盛开,月光洒落,与水中的山影交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尊开岸竹曾堪律,法说荒台已布金”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文化的探讨,岸竹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与修行,荒台布金则寓意佛法的传播与繁荣,强调了佛教教义在自然界的体现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最后,“分付老僧勤护守,莫令他掷苦悲吟”表达了对僧侣们守护佛法、弘扬正道的敬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避免因无知或误解而产生痛苦与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敬畏。

收录诗词(2)

朱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惠宗建文元年(一三九九)举人,授兵部主事,补工部主事,因故出为兴化通判,署莆田县,分试闽闱,解绶归,卒。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 字:含章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哭先师赵考古先生诗

亲炙先生已有年,深知蕴蓄冠群贤。

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

造化经纶图要妙,太虚聚散语精研。

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金陵赠别诗送彦晦先生南归

粤客操南音,萧萧雪点琴。

既多怀宝意,肯受俗尘侵。

望外寒江驿,灯前故国心。

开尊莫辞醉,明发又分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易珉,号丘园懒人。鹤山人。洪武、永乐间人。《鹤山玉桥易氏族谱》有传永乐元旦

永乐初年气运新,祯祥京国出麒麟。

九天旭日山河晓,大地阳和草木春。

门换桃符书郁垒,杯传柏叶款元神。

头颅斑白无徭役,深感皇恩恤老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玄真观藏真庵

石路黏云紫翠深,数番茅夹一张琴。

丹成九转两三粒,妙在半生方寸心。

入碗茶香妨午困,过山云影碍檐阴。

不知真诀今何在,鹤怨猿惊绕树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