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晴》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晴朗、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短袷狎轻风”,以“短袷”(短衣)形容春日轻装出行的情景,与“轻风”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次句“檐牙映日红”,描绘了阳光照耀下屋檐尖端如火焰般燃烧的景象,色彩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春日的温暖与活力。
“水流残雪外”,通过流水与远处未融化的积雪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示了春水初生、万物复苏的景象。“家住鸟声中”一句,则将居住环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家就在鸟语花香之中,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接下来,“柳怯颜宜笑,梅欹韵特工”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树和梅花以情感,柳树因春风吹拂而微微颤抖,仿佛在微笑;梅花则以其独特的韵味,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日植物的动态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故人春倍好,应访百花丛”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日美景的赞美。诗句中“故人春倍好”既是对老友在春日里更加美好的祝愿,也是诗人自己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而“应访百花丛”则进一步强调了春日赏花的乐趣,预示着诗人将会与好友一同前往花丛中寻觅春色,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体而言,《春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