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二)

水面晴云载满船,半坡新绿看牛眠。

风生翠簟不知夏,月到青樽一问天。

随处好山皆乐地,应时甘雨及私田。

兴来毋惜频相就,蔗境优游岂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再次探访山庄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首句“水面晴云载满船”,以晴空中的云彩比喻为船只装载在水面上,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云彩飘渺、轻盈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接着,“半坡新绿看牛眠”一句,通过观察半山坡上新生的绿色植被和悠闲自得的牛群,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自然宁静的生活场景。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风生翠簟不知夏”一句,描绘了夏日微风吹拂在翠绿的竹席上,让人忘记了季节更替,仿佛置身于清凉的世界之中。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感知,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月到青樽一问天”则将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巧妙结合,月光洒在酒樽之上,诗人似乎在与天空对话,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处好山皆乐地,应时甘雨及私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喜悦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好山、甘雨、私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最后,“兴来毋惜频相就,蔗境优游岂偶然”表达了诗人随性而为、享受生活的情怀。无论是面对自然美景还是日常生活,他都愿意沉浸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83)

谢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三)

午风停却采莲船,不奈蝉声聒昼眠。

石竹净遮炎熇地,山亭高起泬寥天。

无鱼莫漫歌长铗,多稼方当颂大田。

独恨酒肠元自窄,两蕉叶尽已颓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四)

前溪返炤入渔船,老鹤归巢倦欲眠。

树杪岚光停落日,雨馀水色共长天。

身方自在重茅屋,家未全贫足芋田。

时觉清风生两腋,凌云气在欲轩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五)

采菱歌动隔溪船,竹几藤床正熟眠。

林径逶迤麋鹿洞,村墟掩映鹧鸪天。

閒情久已抛尘鞅,生计何当废砚田。

世路风波无定在,湖山相对只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六)

雨中观稼自摇船,行见怀新喜不眠。

志慕陶翁深避俗,学惭孟氏亦知天。

当时匡济无长策,今日遗安只旧田。

最是国恩酬未得,鼎湖翘首一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