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寂示颂

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

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遇]韵

翻译

学者众多却无人开悟,错误在于他们总是在寻找他人的见解。
想要达到忘我无痕的状态,需要勤奋地在心灵的深处探索。

注释

学者:指求学的人。
恒沙:形容数量极多。
一悟:一次领悟。
寻他舌头路:寻找他人的观点和言论。
欲得:想要达到。
忘形:忘却自我。
泯踪迹:消除痕迹,达到无形无相。
努力:勤奋。
殷勤:尽力而为。
空里步:在内心深处的探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良价所作的《临寂示颂》。诗中以"学者恒沙无一悟"开篇,形象地比喻学佛者众多,但真正领悟大道者寥寥无几,暗示了求知过程中的艰难和少有人能真正洞悉真理。接下来的"过在寻他舌头路",批评了那些过于依赖言辞辩论、口头传授而忽视内心体验的学风,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

"欲得忘形泯踪迹"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忘却自我、消除一切痕迹的追求,这是佛教中涅槃境界的象征。最后的"努力殷勤空里步",鼓励修行者要在虚空中勤勉修炼,即在精神层面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以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觉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修行方法的反思和对内在修为的强调,具有深厚的禅宗哲理。

收录诗词(36)

良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四十一首(其四)

竺土之大仙,今日告涅槃。

鹤林之米子,当下得枯偏。

形式: 偈颂

偈颂四十一首(其二)

陬月今朝三五风,岭头雪气缚寒松。

不知枯木得胡信,含玉灵花春梦中。

瑞鸟飞来千万峰,祥鱼行过二三众。

纷然相见主人眼,历历双眸处处通。

形式: 偈颂

维摩大士不答文殊问如何是菩萨入不二法门颂

净名大士口如盆,一默无端拿雷云。

十圣瘦然居足下,三贤了尔失全分。

飘飘而出溪风骨,濯濯而清月水纹。

天外孤松峰顶耸,晚楼霜雪梦犹昏。

形式: 偈颂

答云居西和尚偈

和尚不知禅,困来便打眠。

泥牛吃水草,木马咬瓦砖。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