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一)

畹中有幽兰,风露饱清抱。

含章不求闻,坐见九秋老。

夫君日已远,佩饰为谁好。

何如敛馀芳,山林养枯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园中生长着幽静的兰花,它们饱受风露的滋养,保持着清雅的姿态。
它虽有美质却不求人知,就这样默默看着秋天一次次更迭。
心爱的人已经远离,那些装饰品还能为谁增添光彩呢?
不如收敛剩余的芬芳,让它们在山林中滋养枯木,自得其乐。

注释

畹中:园子中。
幽兰:深谷中的兰花。
风露:自然界的风和露水。
饱清抱:充分吸收清气。
含章:蕴藏美质。
不求闻:不求被人知晓。
九秋:多次秋天,表示时间长久。
夫君:指所爱之人。
佩饰:佩戴的装饰品。
为谁好:为谁增添光彩。
敛馀芳:收敛剩余的香气。
山林:山野丛林。
枯槁:枯萎的树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洁的意境,诗人以畹中的幽兰为象征,展现了兰花虽生长在幽静之处,却独自承受风露滋养,保持了自身的清香。"含章不求闻"表达了兰花的淡泊名利,不愿为了被人欣赏而刻意张扬,它静静地等待着秋天的到来,寓意着岁月的流逝。

接着,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曾经亲近的人已经远离,曾经的美好不再,"夫君日已远,佩饰为谁好"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诗人提出不如收敛剩余的芬芳,选择归隐山林,与枯槁为伴,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兰花的意象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黄庚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这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怀。

收录诗词(436)

黄庚(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字:星甫
  • 号:天台山人
  • 籍贯:天台(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拟古(其五)

徂徕有嘉木,薿薿高连天。

修柯濯雨露,沃叶藏云烟。

根蟠九地暖,声落四壁寒。

由来所养□,不与春相干。

岁久产茯苓,玉色腴且坚。

山人斸为药,至味通灵仙。

愿言事服饵,身可三千年。

形式: 古风

侍郎亭

东邻花圃栽双松,一朝煨烬枝叶空。

侍郎庭前有双松,至今古色摩苍穹。

此木受命本千载,扶持若有神始终。

天留真质表文献,柯叶蕃茂根本丰。

百年培植饱雨露,虬枝风撼鸣笙镛。

掀髯相视雪贸贸,拥盖对立云童童。

不知天地有黄落,玄冥失柄春无功。

云孙峨冠立亭下,典刑如侍乾淳翁。

昂藏自是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

棱棱铁面不可犯,麾去秦爵如飞蓬。

诸孙奉酒立松下,森森头角皆虬龙。

形式: 古风

依绿亭

数椽潇洒瞰清漪,荡漾烟霏欲湿衣。

阑角寒光摇翡翠,檐牙倒影浸琉璃。

荷边鼓瑟游鱼听,柳外敲棋睡鹭飞。

洗尽红尘青眼客,临流何惜赋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和李蓝溪梅花韵(其三)

一枝寒玉倚横塘,和雪攀来袖亦香。

插向胆瓶笼纸帐,长教梦绕月昏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