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藕花万柄敛春妆,剩驻霜荷葺芰裳。
水路想通渔艇入,我来月下要鸣榔。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季景色的美好,诗人郑清之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荷花凋零后,只有残存的霜荷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的画面展现出来。"藕花万柄敛春妆"形象地写出荷花在秋季凋谢后的景象,仿佛它们收敛了春天的繁华,只剩下了霜白的荷花。"剩驻霜荷葺芰裳"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荷花如同穿着菱形衣裳的女子,静静地守候在水面,等待着季节的变换。
"水路想通渔艇入"暗示着夜晚的宁静,想象着渔民驾船沿着水路归来,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而"我来月下要鸣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到来,他特意在月光下发出捕鱼的信号,可能是为了享受这份宁静,也可能是与友人共度这美好的秋夜时光。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秋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详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秋光澹薄有无间,掠水斜风雨脚斑。
试向菰蒲深处望,嫩黄一点荇花闲。
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
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轻红浅翠抹弓腰,高映斜阳跨碧霄。
半似一条琼玉带,合成五色水晶桥。
蛛网雨中时恤纬,蜂屯衙后自婴城。
竹根得土笋争长,纸隙受风窗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