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仄径苔肥,小池萍厚。凭阑祗有人消瘦。
乍晴还雨暮寒多,馀香渐褪双罗袖。
密约无凭,愁肠依旧。菱花知我眉间皱。
湿云如梦挂湘帘,帘前春去空长昼。
这首清代词作《蹋莎行》是吴敬梓所写,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仄径苔肥,小池萍厚",以平仄的韵律描绘出一条长满青苔的小径和池塘中茂盛的浮萍,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宁静的氛围。"凭阑祗有人消瘦",通过主人公倚栏远眺的孤独身影,传达出内心的落寞与憔悴。
"乍晴还雨暮寒多,馀香渐褪双罗袖",天气变化无常,傍晚时分寒意加重,女子的衣袖上残留的香气也逐渐消散,暗示着时光流逝和情感的淡漠。"密约无凭,愁肠依旧",表达了对往昔约定的怀念和现实无法兑现的无奈,愁绪始终萦绕心头。
"菱花知我眉间皱"运用了拟人手法,菱花似乎能感知主人公的愁苦,反映了她内心的忧虑。最后两句"湿云如梦挂湘帘,帘前春去空长昼",以湿云如梦的景象比喻愁绪,湘帘后的春光流逝,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悄然消逝,更增添了词人的哀伤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春日里的孤寂与愁思,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不详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殷红浅绿传毫楮。按节犹能舞。八千子弟尽销磨。
记得兵残楚帐、夜闻歌。无端阑入江边草。
又染丹青稿。世人惟解重娇娃。
不见苌弘碧血、化为花。
今年除夕。风雪漫天人作客。三十年来。
那得双眉时暂开。不婚不宦。嗜欲人生应减半。
鲍子知余。满酌屠苏醉拥炉。
昔年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金尽床头。
壮士逢人面带羞。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
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
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年少何人。
肥马轻裘笑我贫。买山而隐。魂梦不随溪谷稳。
又到江南。客况穷愁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