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为友人吕耕山即将前往澄迈与李广文相聚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我将入山去,君复事南征”,诗人以自己即将隐居山林,与友人即将踏上南行之路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与不舍。山林与南征,一静一动,一隐逸一奔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了人生的两种不同选择和境遇。
“海国人稀到,东风自送行”两句,描绘了友人启程时的场景。海国之地,人迹罕至,只有东风似乎理解这份离别之情,默默地为友人送行。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来烘托情感,东风不仅象征着友人间深厚的友谊,也寓意着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滞形同在客,问道愧称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同行的遗憾以及对友人智慧的敬佩。滞形,即滞留的身躯,诗人自谦为“客”,表示自己无法与友人一同前往,心中充满愧疚。同时,他以“问道”表达对友人智慧的尊重和仰慕,称友人为兄,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最后,“知有归来日,愁予白发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易老的感慨。诗人担心自己在等待友人归来的时间里,会因思念而白发生,这既是对友情的深情厚意,也是对时间无情的无奈感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情、离别、时光等主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