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见还诗因次其韵兼简孝锡

反衣狐裘矜绿里,月落宵行易沦委。

崎岖身世等秋蓬,皎皎吾心淡如水。

青云有路谁引目,肯学荒疏辍洗髓。

经营一饱困南北,未易功名输故纸。

尔来投迹间诸彦,白雪每容参下里。

何殊溺者得尺素,聊谢箕翁徒洗耳。

大官供庖事铅椠,时引古人同净几。

枉老王郎特我贤,华衮相先惭溢美。

清风冷落劳怅望,谁谓云间见黄绮。

因收倦绪聊纺织,半是弃馀安足喜。

一片箫韶送下天,游遍华胥如唤起。

从此修途可问津,岂复龙头却蛇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为道见还诗因次其韵兼简孝锡》。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自我反省,以及对友情、学问和理想追求的思考。

首句“反衣狐裘矜绿里”,以反穿狐裘、炫耀于绿茵之地的形象,隐喻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反思,以及对内心真正价值的追寻。接着,“月落宵行易沦委”则表达了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崎岖身世等秋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坎坷与无常,如同随风飘荡的秋蓬。而“皎皎吾心淡如水”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

“青云有路谁引目,肯学荒疏辍洗髓”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不愿放弃自我修养的决心。接下来,“经营一饱困南北,未易功名输故纸”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理想的平衡追求。

“尔来投迹间诸彦,白雪每容参下里”表明诗人结交贤士,虽身处下层,但不改其志。接着,“何殊溺者得尺素,聊谢箕翁徒洗耳”以溺水者得救比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

“大官供庖事铅椠,时引古人同净几”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与古人精神交流的愿望。“枉老王郎特我贤,华衮相先惭溢美”则是对朋友才华的赞美与自谦。

最后,“清风冷落劳怅望,谁谓云间见黄绮”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因收倦绪聊纺织,半是弃馀安足喜”则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忙碌与疲惫中也能找到乐趣。

“一片箫韶送下天,游遍华胥如唤起”描绘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音乐的引领下,穿越到理想的世界。“从此修途可问津,岂复龙头却蛇尾”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信心与决心,不再畏惧困难与挫折。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友情、学问和理想追求的热烈赞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送陈莹中及第归洪州

七月江南秋已到,江水如天鱼尾掉。

处处团橘欲黄时,家家门前舣归棹。

西山佳气彻青云,潘郎门巷如深春。

陈家有儿新及第,新着恩袍归见亲。

为报行人洗眼看,养儿如此谁不羡。

愿儿不要重科第,事业功名他日见。

形式: 古风

古东门行

元鼎元年东有兵,未央催班不待明。

龙骧虎步拥旄出,蚁蚁部曲随鸣钲。

三千珠履皆上客,囊中有锥谁为发。

莫歌雌兔眼迷离,长城可倚知在谁。

千羊不如一狐腋,草底寒虫漫啾唧。

两口四目未必智,天下奇才余星坠。

舟中指可掬,冀北马群空。

漆身吞炭为国士,射足接处谋已同。

义感丹诚虹贯日,坛上成功方顷刻。

纵有明珠千丈长,安能保得头常黑。

形式: 古风

春日同梁十四宴李公昭朝霞阁侍儿舞梁州曲彻客有以润罗为赠公昭命玉杯满酌酬之又以金钟邀儿相属既釂出乌丝栏索诗

都城春风吹落花,都城九陌无尘沙。

貂裘公子宴何处,阑干百尺陵朝霞。

凤筝新调玉指软,黄金捍拨当胸遮。

紫檀屡碎翻成拍,红茸毯衬鸦头袜。

回旋谁许綵云轻,欲断还催犹未彻。

新莺弄雏乳燕飞,一曲凉州春日迟。

百疋缠头随玉杯,咿哑一鬨争扶持。

公子笑不已,下客欢正浓。

更邀娅姹持金钟,一釂直欲沧溟空。

从他海若在平地,明珠堕泪愁蛟龙。

珊瑚突兀撑高峰,便疑巴姬御来风。

月渐满,银河低。归路促,街鼓稀。

何时再到红茸地,更倩游丝惹住衣。

形式: 古风

饮散留别希仲自江州倅罢归壁间挂庐山图约为象戏终席不果又约明日而才彻余遂行

密雨着地三四尺,斑驳云开日已西。

坐来指点经行处,问我何年别虎溪。

十分酒到一举尽,笑我强饮如登梯。

灯火荧荧夜未艾,回首但觉娥眉低。

今朝未食先破赵,明日凭熊欲下齐。

门外马嘶独未起,据鞍才许趋鸡啼。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