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甘树椿的《书怡亭铭拓本后》描绘了一幅观音岩畔的壮丽景象,波涛汹涌,如同银色巨浪直泻天际,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寂寥的氛围。怡亭孤独矗立,山月高悬,只有废弃的断碣沉入江底,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中提及的“大书深刻永泰年”,点明了铭文的时间和制作年代,裴虬的笔力如椽,显示出铭文的庄重与艺术价值。李莒的书法以阳冰篆闻名,而铭文中的文字犹如卿云般绚丽,星珠相连,形象生动。
诗人感叹世事如梦,人事变迁,曾经的陇西才子如今安在?然而,怡亭上的石刻得以留存,使得那些书写其上的人名得以长久不朽。最后,诗人以嘉祐七年的上泉书为例,暗示岁月流转,拓本上的苔纹剥落,甚至被瓦缶所替代,更显历史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怡亭铭拓本的细节,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感慨,具有深厚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