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叶审言、张子长游览北山智者寺后,再至赤松,由小桃源登炼子山,拜谒二皇君祠,最后宿于宝积观的旅程中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感悟。
首句“削立城心双白塔”,以“削立”形容双塔矗立于城市中心,形象地展现了塔的高耸挺拔,犹如从城心削出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几疑日月费撑支”,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塔之高峻的惊叹,仿佛连日月都需费力支撑其上,突显了塔的高度和壮丽。
“一朝顿在阑干底”,转而描述了作者在某一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塔的栏杆之下,这一视角的转换,让读者仿佛也随着作者一同经历了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感受到了自己位置的卑微。
最后一句“始悟从来见处卑”,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作者通过这次经历所获得的深刻领悟:一直以来,自己所站的位置都是低下的,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广阔与自己的渺小。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感慨,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寓意着成长与自我认知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心灵触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