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哭夫》是明代张烈女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亡夫的哀悼与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女子对丈夫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忠诚与贞洁的坚守。
首句“妾身未识良人面”,开篇便透露出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遗憾,未曾有机会真正相识便已阴阳两隔。接着,“良人何事先云亡”一句,表达了对丈夫早逝的不解与悲痛。诗人通过“想应胸有五车史,地下召作修文郎”的想象,寄托了对丈夫才华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在另一个世界的期待。
“妾欲从君即殉死,垂白舅姑犹在堂”两句,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责任感,即使自己年老体衰,仍不愿离开公婆,体现了传统美德中的孝顺与节义。接下来,“小叔呱呱方五月,伶仃襁褓殊可伤”描绘了家庭的现状,小叔子尚在襁褓之中,无人照料,更增添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妾本儒家寒素女,感君一聘守纲常”表明女子出身贫寒,却因丈夫的一纸聘书而守住了礼教的规范,体现了她对婚姻与道德的尊重。随后,“妾身不比云间月,三五团团未几缺;妾身不比天上星,永夜明明旦垂灭”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表达了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如同月亮与星辰,虽然美丽,但总有消逝之时。
“南山有石虽云坚,锤凿相攻遽残齧;长江有水固云直,百里之外路回折”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与不可预测。最后,“千秋万古无改移,此情此义何休歇”强调了女子对丈夫情感的永恒不变,以及对忠诚与承诺的坚持。
“妾非矫性以干誉,身心自矢无淄涅”表明女子并非为了名誉而坚守,而是出于真心与自我意志的坚定。结尾“终期叔兮三岁强,妾当一死来君傍”表达了女子希望在丈夫去世三年后追随而去的愿望,体现了对爱情与生命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哭夫》一诗深刻地揭示了女子对亡夫的深情与哀思,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真挚与纯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