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梅花亦何奇,偏便幽人爱。
清寒风雪夜,一枝静相对。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风雪之夜的独特魅力,诗人以“梅花亦何奇”开篇,似乎对梅花的平凡表示了一丝疑惑,但紧接着的“偏便幽人爱”却揭示了梅花之所以吸引人的独特之处——它与隐士的气质相契合。诗人通过“清寒风雪夜,一枝静相对”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孤高脱俗的意境,梅花在凛冽的风雪中独自绽放,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超凡脱俗的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更借物喻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人将梅花与“幽人”(隐士)联系起来,暗示梅花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佳丽,更是精神世界的象征,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宁静、淡泊和自我超越的渴望。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让人在欣赏梅花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不详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竹枝双翡翠,缩颈照寒水。
蓦见渡溪人,一声忽飞起。
庭兰尚牢落,庭草已勾萌。
草与兰何似,东风亦世情。
岂不谋数椽,吾力苦未足。
破屋傥支撑,尚堪灯火读。
学诗不能神,得句常草草。
傥可寄吾怀,岂必人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