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
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名为《送王舍人彦正奉祠东归》。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赞美之意。
首句“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中,“趋召”指被皇帝召见,“偶同时”则是与朋友同时期的共处,“每喜蒹葭玉树依”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珍视之情,可能是在宫廷中的美好记忆。
接着“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两句中,“伟论”指伟大的品格或议论,“峥嵘”形容山势险峻,也可比喻人品高洁,“从古少”表明这样的品质在历史上罕见,“高怀”是高尚的情操,“恬退似君稀”则是说朋友的这种高贵情操,在隐居中更显得难能可贵。
第三句“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中的“身游紫禁”指在宫廷服务,“持橐”可能是侍从的职责,“心著青山”则表明诗人的心中早已向往归隐山林,“便拂衣”意味着一旦有机会,便会披挂简单的衣物,准备离开奢华的宫廷生活。
最后两句“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中,“顾我滞留”是诗人自责未能早日辞官归隐,“徒有愧”表达了内心的歉意,“扁舟何日送东归”则是在询问朋友何时能够乘船东归,带有一种迫切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的自责,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品格的人生态度。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要路如公今著鞭,况逢圣主正需贤。
长贫岂谓连三世,不调那知又十年。
道在未应终困踬,时来看取即腾骞。
此行会有知音者,送上通津岁九迁。
儒冠鼎盛缙绅多,海内如今数永嘉。
士习艺文争擢第,君明经术合传家。
莫言黄绶官犹小,须信青云路不赊。
好上汉廷晁董对,要令吾道益光华。
圣主方将大有为,有如二老盍来归。
不应飞挽留江表,且使澄清向日畿。
四海英豪从古少,一时耆旧似君稀。
相将稳入修门去,直上云霄拱太微。
芳草连天柳拂堤,怜君俯首去勾稽。
赋成梁苑方同乐,唱彻阳关遽解携。
指日鹍鹏当直上,待时鸾凤且卑栖。
若逢访戴人乘兴,莫惜相随泛剡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