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以沉郁之气,悼念高凤歧先生,将苏轼与杜甫之精神寓于其中,展现其高尚人格与忠诚之心。
上联“苏子瞻平生愿学膺滂”开篇即点出苏轼一生追求学问,立志高远,如劲草在疾风中挺立,象征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劲草疾风”形象描绘了苏轼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刚毅态度。“至竟未酬攀槛志”则表达了苏轼虽有高远志向,却未能完全实现,留下遗憾之意。
下联“杜少陵造次不忘君国”承上启下,以杜甫为例,强调其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即使在匆忙之中也不忘报效国家。“阳戈反目”借用典故,暗指杜甫晚年与朝廷关系的转变,但即便如此,“弥留犹作渡河声”仍展现出杜甫至死不忘国家的情怀,其声音仿佛仍在为国家奔走呼号。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对比苏轼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生平事迹,赞颂他们高尚的人格和忠诚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