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八)》。诗人以太行山的蜿蜒曲折和黄河的流淌比喻禅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他们内心的清明与宽广。"肝胆明洁,胸膺廓虚"描绘了禅者内心的纯净和豁达,如同清风未至已感清凉,白雪先染须眉,形象生动。
"少林之默无他说,黄梅之舂不识书"进一步强调禅者的宁静和淡泊,即使在少林寺的静默中和黄梅时节的劳作中,他们都不追求世俗的知识和文字。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赞美禅者的本真和不拘泥于形式的智慧。
最后两句"彻见本来人面目,名言安敢妄分疏"表达了对禅者深入洞察生命本质,不被言语所束缚的敬佩,认为他们直接触及了真理,不会随意对佛法进行分割或解释。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赞美禅修者内在修为和悟性的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