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扇谣

倭人茧纸摺为扇,缺月生辉银满面。

阙下年年多贡馀,都人重购何纷如。

杭工巧黠思争利,效倭为扇浑无异。

价廉百十人不慊,说是倭来方道地。

倭来道便经杭州,廉价却将杭扇收。

倭收杭扇堪惊怪,转眼街头高价卖。

买扇还家誇扇真,街头持卖真倭人。

倭人茧纸摺为扇,缺月生辉银满面。

阙下年年多贡馀,都人重购何纷如。

倭言我扇不欲利,只欲人间古铜器。

器好年多扇亦多,犹解摩挲看款识。

倭能论器不论财,尊罍彝鼎填街来。

几人怀金不得扇,手中无器空徘徊。

吁嗟古器日应少,倭贡年年扇来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倭扇谣》是明代诗人王绂创作的一首讽刺诗。通过描述倭国扇子在市场上的流通与价格波动,以及人们对扇子价值的误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国商品的盲目追捧和对本土工艺的忽视。

诗中以倭国扇子为线索,描绘了从制作、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倭人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扇子,以其独特的美感和稀有性,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然而,随着需求的增加,价格也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街头高价卖”的现象。人们争相购买,误以为高价的扇子就是真正的倭国珍品,而忽视了扇子背后的价值所在。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如“几人怀金不得扇,手中无器空徘徊”,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时的盲目和无奈。同时,通过对比倭人对扇子的态度与对古董的热爱,揭示了他们更看重文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反思。

整体而言,《倭扇谣》不仅是一首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们消费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医士张孟经归华亭

张君深得活人理,白发萧骚垂两耳。

颜面如童步若飞,自说平生能服饵。

京都卖药三载馀,帘垂一榻廛中居。

荣名利禄不挂口,向人只讲岐黄书。

曾闻旧业松陵曲,井臼依然邻二陆。

鲈肥秋浦莼正香,虎卧芳林杏初熟。

今年忽复思东归,海门一叶春帆飞。

到家尊酒作良会,当时耆旧今应稀。

都门柳花飞白雪,欲折长条赠君别。

不知此去几时来,我亦相从问丹诀。

形式: 古风

送潘知县之馀干

潘郎年少才力强,笔端五色成文章。

新承宠擢宰山县,送别都门春酒店。

君今与我交虽浅,志业人生宜自勉。

此日牛刀聊试为,他时骥足应须展。

千里江帆一带斜,馀干地沃多桑麻。

时清自喜少徭役,琴弄春风满县花。

形式: 古风

送傅子晦教授之兴化

扁舟欲别之何处,一官典教闽中去。

细雨榕阴面面山,薰风荔子家家树。

怜君年少非常伦,才赡人称席上珍。

黉馆讲馀清昼永,玉琴閒弄杏坛春。

形式: 古风

赠朱编修

朱君乃是青云器,读书不负平生志。

向曾龙跃禹门雷,跳浪翻空应得意。

声名藉藉动京华,策对明廷众所誇。

鳌首已攀蟾窟桂,马头还看凤城花。

斯文仰羡增光显,称述犹存赠行卷。

铿锵金石韵相宣,远大期君意非浅。

君今宠擢登銮坡,玉树花深响佩珂。

五色文章成黼黻,九天光采动星河。

嗟予久已闻英誉,势比云泥固难会。

年年枯死案头萤,四十无闻何足畏。

不期邂逅同清朝,菲才未免旁人嘲。

痴蝇附骥亦致远,托身愿结青云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