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霅川长江图(其二)

飞雁带秋来,汀芦风夕响。

曾恐钓违时,扁舟送潮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养]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景图,以飞雁和汀芦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飞雁带秋来”,以雁群南迁的景象开篇,暗示季节的更替,秋天的来临。飞雁在空中翱翔,不仅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也预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迁徙。这一句通过动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引人遐想。

次句“汀芦风夕响”,将视线转向江边的芦苇。傍晚时分,微风吹过,芦苇轻轻摇曳,发出沙沙声响。这一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意味。芦苇作为背景,与飞雁形成对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后两句“曾恐钓违时,扁舟送潮往”,则转而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应该按照时节去垂钓,担心错过最佳时机。这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同时,“扁舟送潮往”描绘了一幅渔民驾船顺流而行的画面,既展现了生活的诗意,也蕴含着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自然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

黄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画马

白马被朱鞯,牵来过御前。

忆曾何处见,金水小桥边。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东山寺题楼壁

白云几曾散,却作一楼贮。

明月夜夜来,无人敢携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题送别图

何处瞻衡宇,西江烟水村。

彭郎矶上月,送汝到柴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题画松

幽人无俗怀,写此苍龙骨。

九天风雨来,飞腾作神物。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