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临江仙·赏桂》由清代诗人沈榛所作,描绘了赏桂花时的雅致情景与细腻情感。
首先,“傍砌几枝初放萼,西风时引幽香。”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花树旁,几枝初绽的花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这里的“萼”指的是花托,即花朵未开放时的保护结构,通过“初放萼”的描述,既表现了桂花的娇嫩与生机,也暗示了赏花的时机恰到好处。
接着,“玲珑金粟半舒黄。三秋佳赏,月下共持觞。”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赏花的场景。桂花如同玲珑剔透的金粟,半开半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黄色,与月光下的酒杯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描绘了桂花的美丽,还融入了赏花饮酒的雅兴,体现了古人赏花时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随后,“影入筵前疑欲舞,几惊世界清凉。”这两句通过想象的视角,描绘了月光下桂花的影子仿佛在宴席前起舞,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赞美。
最后,“恍闻碧落奏霓裳。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这两句运用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诗人似乎听到了天界奏响的美妙乐章,想象着嫦娥(月宫中的仙女)在这一刻或许也会嫉妒吴刚(月宫中的伐木者),因为桂花的美丽超出了人间的想象。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深化了对桂花之美的赞叹之情。
综上所述,《临江仙·赏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赏桂花的雅致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