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溪声月色图

人间无价双白璧,月色溪声共寒碧。

暮云卷翳天茫茫,秋水生波风瑟瑟。

道人兴与庾公高,扁舟载月凌云涛。

洞箫赤壁漫呜咽,琵琶浔水空啾嘈。

何如二美足观听,锵锵鸣璆挂明镜。

潺湲可洗巢父心,婵娟解照潘郎鬓。

一机石动鸥鹭间,渍景却向图中看。

晴窗为君一披拂,耳根眼睫生秋寒。

我生江海归未得,山月溪风总相识。

明当重赋招隐翁,从子蓝桥访仙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题溪声月色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人间无价双白璧”,以珍贵的白璧比喻月色和溪声,暗示其自然之美无可估量。接着,“月色溪声共寒碧”进一步渲染了清冷的意境,月光与溪流的音响交织成一片寒意盎然的碧色。

“暮云卷翳天茫茫,秋水生波风瑟瑟”描绘了傍晚时分,云雾缭绕,水面泛起涟漪,秋风微凉,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诗人将自己与庾亮(东晋名士)的雅兴相提并论,乘舟月下,感受着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色。

“洞箫赤壁漫呜咽,琵琶浔水空啾嘈”借用了历史典故,洞箫在赤壁的回响中显得哀婉,琵琶在浔阳江边则空留寂寥之声,增添了画面的历史感和音乐性。

“何如二美足观听”赞美了画面中的月色和溪声之美,如同鸣璆(古代乐器)挂在明镜之上,清脆悦耳。接下来,诗人又以巢父(隐士)和潘郎(形容美男子)的典故,强调这些美景能洗涤心灵,照亮容颜。

“一机石动鸥鹭间,渍景却向图中看”描绘了鸥鹭在画面中的动态,仿佛画面中的景致也能被观赏者所体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虽然身在江海未能归乡,但山月溪风的景象已深深印在心中,并预告了明日将再次描绘这幅画,探寻仙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声月色图的意境,融合了自然景色、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99)

林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赠竺芳上人

竺芳上人张旭徒,酒酣喜作联绵书。

千军笔阵气不除,百尺霜蔓神不枯。

钟彝石鼓迹可摹,跟肘诘曲相盘纡。

上人驰骋分隶馀,腕指所至心意俱。

大书雄健虎负嵎,小字清丽川藏珠。

既不太纵亦不拘,此道奚用分墨儒。

人言我书闽南无,每对笔研增噫嘘。

千年篆籀变须臾,竞逐姿媚何区区。

俗耳厌听于蔿于,淳音遐想太古初。

吾师高步先哲衢,怀素智永相奔趋。

一笑嗜好咸酸殊,会令纸价高东壶。

淋漓醉墨烟云如,榴皮谩写东老之酒垆。

形式: 古风

赠碧溪道士

金华洞中牧牛仙,叱石飞去三千年。

却骑白鹤下人世,溪云山月相留连。

青蛇三尺滑秋水,白日风雷生袖里。

绿章扣额笺天公,铁檄役兵驱旱鬼。

南州三月土烟生,坐见春野无馀青。

都将精意干元气,要使憔悴回欣荣。

我闻神仙足官府,苍生苏息无辛苦。

愿师掷剑碧空中,大沛江淮洗兵雨。

形式: 古风

寿上人

豪山高处看南极,寿星煌煌明佛国。

山中佳气晓郁葱,十丈乔松拂秋色。

山人似是广成仙,麻衣如雪巾如烟。

朝餐霞光礼红日,夜披雪意看青天。

红日表尔千金相,青天弘尔千顷泱。

佛灯祖印妙心传,力与明门作龙象。

旃檀一瓣为南丰,祥烟愿遍八闽中。

后三千岁从赤松,上祝圣寿天与同。

形式: 古风

赠美叔掾郎

黄堂紫府多神仙,画戟森卫香凝烟。

美人风格野鹤似,高步迥出鸡群先。

日长粉署绿阴满,玉立东风珥银管。

綵衣香染垣薇春,翠幕清临水花晚。

青梯紫阁日跻攀,仙翁一笑开春颜。

壶中自有飞腾药,何劳薪水烧九还。

丈夫三日当刮目,安能混迹在尘俗。

君不见华山老隐君,时来召对黄金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