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狼山望海》由清代诗人张廷寿所作,通过描绘登山与望海的对比,以及对大海壮观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以“登山不望海,譬如登培塿。望海不登山,譬如望涯涘。”开篇,巧妙地将登山与望海进行对比,强调了两者在视野和体验上的差异,引出下文对大海壮丽景观的描绘。接着,诗人以“东南佳气森郁盘,五山屹峙何巑岏”描绘了狼山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为望海提供了壮阔的背景。随后,“大海到此乃一束,屈曲盘旋回紫澜”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大海从群山间蜿蜒而来的壮观景象,仿佛一条紫色的曲线在眼前展开。
接下来,“冯夷鼓浪涌不去,六鳌戴之安于磐”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冯夷(水神)和六鳌(海中的神龟)来进一步渲染大海的气势,形象地描绘了海浪汹涌、波涛翻滚的场景。紧接着,“波涛极目渺无际,奔雷激电鸣江干”则直接描绘了大海的广阔无垠,以及海浪拍打岸边时雷鸣般的声响,营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
“万窍怒号木尽亚,天风琅琅催心肝”两句,通过描写狂风呼啸、树木摇曳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大海带来的强烈视觉和听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最后,“须臾落日晶光寒,眼前忽掷双金丸”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仿佛投掷了两颗金丸,既美丽又富有诗意。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反思,“痴龙昨夜睡初觉,疑是明珠势欲抟”以痴龙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内心的触动。接下来,“匹练横飞数千丈,雪花捲入浮云端”描绘了海浪翻滚、雪花飘散的壮观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
“管窥指测岂足念,登山望海斯大观”点明了诗人通过登山望海,获得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意识到个人的忧虑和困扰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迂儒愁苦不得意,出门那识天地宽”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局限性的反思,以及对开阔视野、理解天地之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