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文俊所作,题为《大司成钟石先生枉顾不遇留诗壁上次韵》。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来访的友人钟石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在偏僻之地的生活状态。
首句“一经幸际圣明时”,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代的好运与感激,暗示了对盛世的向往与珍惜。接着,“宦辙东西任所之”则透露出诗人的仕途生涯,以及随官职调动而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
“潇散迹还兼吏隐”一句,展现了诗人既追求官场的职责,又渴望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态。这里的“吏隐”是指官员在官场中保持清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双重追求。
“痴顽心祗似童儿”则以孩童般的纯真与简单,反衬出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天真与执着。这种自我描述,既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展现了一种难得的纯真与坚持。
“借来法帖临池习,乞得名花带雨移”两句,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的生活场景——临摹书法、照料名花,表现了他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与美的追求。
“地僻每迂高士驾,才疏敢和古人诗”则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虽才华平平,却仍怀揣着对高雅文化的敬仰与追求,愿意尝试模仿古人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一种谦逊与努力的精神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友情以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与追求,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身局限的认识,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