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持国登开宝寺上方院寄孔宁极崔象之孙曼叔

重山抱城起,清川带野回。

深严古佛寺,嵽嵲耸高台。

此地宜眺览,冠绝都城隈。

远近见千里,令人心目开。

忆在七月中,丞相自魏来。

百官迎道傍,休骑兹徘徊。

衣冠相胜凌,尘土如炎灰。

我随众人趋,出入再历阶。

不得及此时,披襟濯氛埃。

至今意耿耿,负愧不可裁。

迩来读君诗,足慰平生怀。

忽如升其巅,四顾心悠哉。

往者不可及,信陵久已颓。

来者不可见,孔侯与孙崔。

古今殊茫茫,慨叹成欢哀。

会复从君游,于焉谢崔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敞与友人持国一同登临开宝寺上方院的情景,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重山抱城起,清川带野回”,展现出壮丽的山川景色,同时通过“深严古佛寺,嵽嵲耸高台”强调了寺庙的庄严与雄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提到“忆在七月中,丞相自魏来”,暗示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接着,诗人通过“百官迎道傍,休骑兹徘徊”描绘了丞相来访时的盛大场面,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往荣光的怀念。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再次与友人相聚的愿望,“会复从君游,于焉谢崔嵬”,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蕴含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历史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临波亭饮席赠徐二

华星烂长天,明月被清池。

良景岂易得,佳宾共在兹。

形骸久相忘,卮酒安足辞。

高歌激风飙,宜笑散春晖。

中置浩长叹,民生信多为。

非无逍遥乡,固在閒暇时。

及尔不快饮,岁月忽欲驰。

世事纷悠悠,放言为吾师。

形式: 古风

送张四隐直游边

吾昔读汉书,远嘉马文渊。

慷慨有大志,不辞走穷边。

尝言功名期,当及少壮年。

生图万里勋,死裹马革还。

此语颇豪荡,书之在青编。

其人虽已亡,其意犹凛焉。

羌戎未伏诛,王旅多丧偏。

安得如此人,西行陇与汧。

借筹资方略,还为天子言。

海上惟叹息,今时岂无贤。

忽闻张公子,奋起殊欣然。

历览泾渭旁,究观敌根源。

宁复谢古人,正堪豁忧煎。

卫青出行伍,去病幸有天。

相继取封侯,有若翻手间。

男儿谁不如,可得甘弃捐。

读书反三黜,何用师孔宣。

我岂少游徒,规规守乡田。

力弱非志弱,送君心长悬。

形式: 古风

同贡甫咏丁晋公园池

一死复一生,一虚复一盈。

犹悲门易轨,况乃谷为陵。

曲池久芜没,高屋尚峥嵘。

自古若传舍,毋为方叹惊。

形式: 五言律诗

送韩七寺丞知萧山

君家颍川上,时论数八龙。

声华自照映,远与高阳同。

季慈又青出,秀气凌秋空。

安步可远到,何为菰芦中。

会稽自禹来,山水天下雄。

古人每独往,胜事殊未穷。

聊欲因弦歌,登临极江东。

超然语高迈,令人愧樊笼。

我昔更此邑,稚年尚儿童。

迩来成梦寐,自笑成秃翁。

安得方寸金,换君腰下铜。

越吟不自然,极目南飞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