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
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
山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
厚夜肯教黄壤晓,悲风偏动夕阳天。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东北燕山前一处袁宣墓的景象,袁宣作为唐代的隐士,其遗迹已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诗人陈大方笔下,吴地的人偶尔来访,询问关于这位隐士的故事,却不知岁月流转,当年的参天唐树如今已只有杜鹃鸟哀鸣。山中的孩童能指点通往墓碑的小径,而农田里的僧侣们在耕作时还会祭奠这位先贤。夜晚漫长,似乎连黄土都期待着破晓,而凄凉的晚风更增添了夕阳西下的悲凉气氛。整首诗通过对袁宣墓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详
胡柳陂中过,令人念战功。
兵交千骑没,血染一川红。
朱氏皆豚犬,唐家尽虎龙。
壮图成慷慨,掷剑向西风。
有湖光处有山多,独此平坡玉一窝。
天下比来几西子,水中曾见百东坡。
不随巨浸熏为瘴,肯为飞廉鼓作波。
莫作无根潢潦看,两支流出万囷禾。
海滨推老大,粹行比珩璜。
柳岸风条顿老,橘林露叶犹香。
门对一天秋色,人行十里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