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倦绣图

暖笼双袖亸云鬟,绣出鸳鸯带笑看。

侍女不须猜倦倚,玉纤冰冷怯针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女子倦怠于绣花的画面,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环境的氛围。

首句“暖笼双袖亸云鬟”,以“暖笼”二字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慵懒的氛围,仿佛是炉火或阳光温暖了女子的双手和发丝,暗示着她正处在舒适的状态中。接着,“双袖亸云鬟”则通过动作与形象的结合,生动地刻画出女子慵懒的姿态,云鬟象征着她的秀发如同轻柔的云朵般垂落,透露出一种闲适与优雅。

次句“绣出鸳鸯带笑看”,进一步揭示了女子正在从事的活动——绣花,并且特别强调了她所绣之物为鸳鸯,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蕴含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女子在绣鸳鸯时“带笑看”,表现了她在劳作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这份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投入。

后两句“侍女不须猜倦倚,玉纤冰冷怯针寒”,则从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女子的另一面。侍女无需猜测女子的疲倦,因为她已经自然地倚靠,显示出劳作后的放松。同时,“玉纤冰冷怯针寒”巧妙地运用比喻,将女子的手比作“玉纤”,既赞美了她的手细腻如玉,又暗示了她长时间绣花后手指的冰冷,以及对寒冷的敏感。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流露出对女子辛勤劳作的同情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女子在绣花过程中的情感状态,还巧妙地融入了环境与人物的互动,营造出一幅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古代女性在日常劳作中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题烂柯图

一局棋残已烂柯,仙家岁月信难过。

衣衫最是轻柔物,不识当时烂几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喜故人子至

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

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黄生文稿

不识黄家玉树枝,偶于草藁见文辞。

若非沈老同庵里,那得诸生有项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梅花送沈太守之广州

笑乘五马向南天,一路仁风卷瘴烟。

心比梅花更清白,任教人说有贪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