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的《赠沈方邺兼送之罗浮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沈方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即将离别前往罗浮的不舍之情。
首联“夫君枉驾相寻久,贱子卑栖出见迟”,点明了朋友之间长久的思念与期待,以及诗人对朋友来访时的谦卑接待。诗人以“夫君”称呼对方,体现了对朋友的尊敬;而“贱子”则是自谦之词,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谦逊的态度。
颔联“袖里故人劳远字,卷中频日捧新诗”,描绘了朋友之间通过书信交流的场景。诗人将朋友的来信放在袖中,反复阅读,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人自己也经常创作新诗寄给朋友,展现了两人在文学上的交流与共鸣。
颈联“水成波澜平难得,木有文章病可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的情感和才华。水面上的波澜平息不易,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稳定与维持需要努力;树木的文章(即纹理)虽美,但若无病(瑕疵),则更显珍贵,寓意着才华的完美与独特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才华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尾联“各是天涯同世难,一杯重把定何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虽身处天涯,却共同面对人生的艰难,这种共患难的情谊弥足珍贵。最后,诗人以一杯酒作为结束,预示着未来的相聚之期未定,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情、才华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