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早春红于折梅花至偶成》是明代女诗人叶小鸾的佳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致与情感。
首句“迟迟帘影映清宵”,描绘了夜幕低垂,月光透过轻柔的窗帘洒在静谧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日照池塘冻欲消”则由夜转入晨,阳光初照,冰冻的池塘似乎也感受到了温暖,即将融化,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公主梅花先傅额,美人杨柳未垂腰”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和杨柳赋予了人的特质,公主般的梅花早早地绽放,仿佛为迎接春天而化妆;而杨柳则尚未垂下腰身,暗示着春天还未完全到来,但已有春意萌动。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早开与杨柳的迟缓,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与喜悦。
“纱窗绣冷留馀线,绮阁香浓绕画绡”描绘了室内装饰的精致与温馨。纱窗上的绣花虽已显得有些冷清,但还留有余线,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延续;绮阁中香浓四溢,缭绕着画绡,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春日气息和生活的雅致。
最后,“试问待儿芳草色,阶前曾长翠云条?”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与好奇。她询问着,是否已经能看到那代表着春天的翠绿芳草,是否阶前的树木已经长出了新芽,充满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叶小鸾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自然与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含深意,堪称明代闺秀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