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泊于岳州时,诗人对洞庭湖及君山的观察与感受。首句“湖水何太狭”以反问开篇,似乎是对湖面狭小的疑惑,实则引出下文对广阔湖景的描绘。接着“君山望不浮”一句,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君山在湖中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湖面的辽阔。
“川陵有变态,客子自清游”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川陵(此处或指湖面的波浪)的变化与诗人清雅的游览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
“新树低临渚,澄云晚泊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新长的树木低垂于岸边,晚霞映照下的云彩与停泊的船只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最后,“笛声今夜月,谁醉岳阳楼”以笛声和月色作为背景,引出对岳阳楼的遐想,似乎在说,无论是月夜的笛声还是岳阳楼的醉意,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泊于岳州时对洞庭湖景色的独特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