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无字碑

秦帝东封出奉符,天孙碑碣倚云孤。

当年尚未经坑火,此日如何一字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泰山无字碑》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对泰山无字碑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

首句“秦帝东封出奉符,天孙碑碣倚云孤”,开篇即以秦始皇东巡至泰山封禅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引入了泰山上的碑碣,这些碑碣在云雾中显得孤独而高耸,仿佛见证了千年的沧桑变化。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当年尚未经坑火,此日如何一字无”两句,将视角转向对碑文的思考。在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的事件曾发生过,许多文献和知识被毁灭。然而,诗人提出疑问:既然当年的碑文未曾遭受焚毁,为何今日却见不到任何文字?这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追问,也是对时间流逝、记忆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历史遗迹保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文化传承与遗忘的深思。何绛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引发读者对于历史、文化、时间与记忆的多重思考。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裳道中

路转斜阳入翠微,轻车只与鸟争飞。

春风共看王孙草,南北游人总未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东山访彭孟侯

绿树林中石径欹,竹窗高掩少人知。

阴符读罢香烟细,溪鸟惊飞客到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孤山吊胡烈妇墓(其一)

白杨秋尽叶初黄,马鬣萧萧感叹长。

两月未忘粒并绝,十旬为妇药亲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孤山吊胡烈妇墓(其二)

身随黄壤心何烈,冢葬青山骨亦香。

却恨世间公道少,不将巾帼易冠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