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栖霞观观在麻岭下

云表朝飞屐,松蹊晚驻鞍。

破扉联白板,槁项系黄冠。

径雨喧风箨,汀沙立露翰。

小窗床坐好,对此百忧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崇仁前往新淦的旅途经历,途中他寄宿于道观与僧舍,每到一处便留下一首小诗以记录。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

首句“云表朝飞屐”,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穿着木屐,踏着云雾,开始他的旅程。这既体现了行旅的轻盈与自由,也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神秘。

“松蹊晚驻鞍”则将时间推进至傍晚,诗人骑马经过松林小径,停下脚步。这里不仅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安详,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沉醉。

接下来的几句“破扉联白板,槁项系黄冠”,描述了诗人寄宿于道观的情景。破旧的门扉上挂着白色的木板,枯瘦的僧人头戴黄色的帽子。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道观的简朴与僧人的修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好奇与尊重。

“径雨喧风箨,汀沙立露翰”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雨后的小径上,竹叶随风飘落,沙滩上露出鸟儿的足迹。这一句通过雨、风、竹叶和鸟迹,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赞美。

最后,“小窗床坐好,对此百忧宽”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平静与释然。即使心中有百般忧虑,但只要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能暂时消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也传达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三山寺二首(其一)

斜日半窗明,无人独掩扃。

风铃时自语,雪柏老终青。

立鹊参差见,微泉断续听。

老僧浑不语,危坐卷残灯。

形式: 五言律诗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三山寺二首(其二)

异县久为客,穷途饱所更。

对床云伴宿,曳杖月同行。

到处身如寄,看山眼暂明。

平生饮中趣,酒贱且频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余大观中偕何袭明登仕同为太学诸生别后二十六年余□南迁道清江袭明逆余于新淦之洲上苍颜白发大略相似感叹之馀饮酒赋诗以为笑乐袭明笔力雄赡操纸立就凡六七反必用前韵余继和者十二篇云(其一)

亡弓堕甑一时空,梦断南柯午枕中。

便有樽罍追北海,更无尘土污西风。

驱牛懒卧山中相,失马来看塞上翁。

从此卜邻成二老,鸡豚社酒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余大观中偕何袭明登仕同为太学诸生别后二十六年余□南迁道清江袭明逆余于新淦之洲上苍颜白发大略相似感叹之馀饮酒赋诗以为笑乐袭明笔力雄赡操纸立就凡六七反必用前韵余继和者十二篇云(其二)

龙媒去尽马群空,一曲阳春在郢中。

浩浩百川齐赴海,蓬蓬万窍总号风。

谁怜楚国沈湘客,独有商山避世翁。

闾里应容投缓急,风波千里一舟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