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馀数世之后当自成一村今日病少间作诗以示后人二首(其一)

印累累,绶若若,换君朱颜君不觉。

冠如箕,剑拄颐,苍头庐儿笑君痴。

不如短褐归乡舍,上毕租庸下婚嫁。

横陂引水莳禾黍,高陆犁荒种桑柘。

比邻毕出观夜场,老稚相呼作春社。

鸡争舂米茅檐底,犬吠行人槿篱罅。

数椽幸可传子孙,此地它年名陆村。

藜羹一饱能世守,殊胜养牛并上尊。

形式: 古风

翻译

田间稻谷堆积,衣带轻飘,只为换你红润容颜,你却未察觉。
你的冠帽像簸箕,佩剑倚在下巴,仆人嘲笑你痴迷于权势。
不如穿上粗布衣回乡,交完赋税娶妻生子。
引来溪水灌溉稻谷和黍米,翻土耕种桑树和柘树。
邻居们一起观看夜晚的娱乐活动,老少欢聚如同春日祭祀。
鸡群争抢谷物在茅檐下,狗叫声从槿篱缝隙传出。
几间屋足以传给后代,这片土地将来会被称为陆村。
一碗藜粥足矣,守护一生,胜过养牛和追求高位。

注释

累累:稻谷堆积。
绶若若:衣带轻飘。
朱颜:红润容颜。
冠如箕:形容冠帽像簸箕。
剑拄颐:佩剑倚在下巴。
苍头庐儿:仆人。
短褐:粗布衣。
毕出:全部出来。
夜场:夜晚的娱乐活动。
藜羹:藜菜煮成的汤。
养牛并上尊:养牛和追求高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三山卜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后代的期望。诗中通过“印累累,绶若若”描绘了简朴的家居环境,暗示了生活的清贫;“冠如箕,剑拄颐”则刻画了他虽衣着简陋但志气犹存的形象,表现出他的坚韧与痴心。

诗人倡导回归田园,“不如短褐归乡舍”,过着耕种桑柘、自给自足的生活,邻里和睦,老幼同乐,如同春社时节一般热闹。“鸡争舂米茅檐底,犬吠行人槿篱罅”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质朴。他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简陋,但足以让子孙后代世守,胜过奢华的生活。

最后两句“藜羹一饱能世守,殊胜养牛并上尊”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认为只要能温饱,就能传承家族的美德,远胜于追求权贵。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陆游淡泊名利、热爱乡土的情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馀数世之后当自成一村今日病少间作诗以示后人二首(其二)

再见封侯未为快,一掷成卢安用再。

世间得意固多矣,堪笑穷人事常败。

我生出仕四十年,寸进恰如船上埭。

即今卧病茅檐里,回首穷通竟何在。

荆山之下玉抵鹊,两京春荠论斤卖。

苏秦煌煌佩六印,尼父栖栖厄陈蔡。

玄保美官辄见思,东野出门常有碍。

躬耕至老岂不佳,子孙当以吾为戒。

形式: 古风

三山杜门作歌五首(其一)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形式: 古风

三山杜门作歌五首(其二)

高宗下诏传神器,嗣皇御殿犹挥涕。

当时获缀鹓鹭行,百寮拜舞皆歔欷。

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

呜呼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

形式: 古风

三山杜门作歌五首(其三)

中岁远游踰剑阁,青衫误入征西幕。

南沮水边秋射虎,大散关头夜闻角。

画策虽工不见用,悲吒那复从军乐。

呜呼人生难料老更穷,麦野桑村白发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