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树底树头无落英,晴鸠得得唤晚晴。
玉芽方入小分盏,故有鸧鹒来一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景象。"树底树头无落英",表明秋天的气息尚未浓厚,树上叶子依然葱郁,没有纷飞的落叶。这既是对自然界中某一时刻的细腻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希望保持事物原始纯净状态的心愿。
"晴鸠得得唤晚晴"中的“晴鸠”指的是晴好的时候鸠鸟的叫声,"得得"形容鸣叫的声音,"唤晚晴"则是诗人感受到傍晚时分清新的空气和鸠鸟的呼唤之声。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清晰明净的景象,也表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玉芽方入小分盏",这里的“玉芽”指的是灯笼,而“小分盏”则是指时间上的短暂。这两句通过对室内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点滴美好细节的留意和欣赏。
"故有鸧鹒来一鸣"中的“故有”表明由上文所述景象引发出来的情感或行为,“鸧鹒”指的是一种鸟类,"来一鸣"则是这种鸟儿因应和声而来的叫声。这句诗通过写实手法,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的呼应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声音细腻的捕捉和描绘,以静谧、温馨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片刻的珍视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
不详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僧伽怜我来,娱我六出英。
又复忧我寒,迎我以好晴。
何以谢僧伽,汲水添净瓶。
春事岂堪论,桃花遽如许。
薄暮短墙头,已作回风舞。
翛然断经过,睡足南窗雨。
幽梦与谁言,迢递堕三楚。
从来十八拍,笛里更清新。
著处是浅笑,可人惟晚春。
末扳红簌簌,且揭碧鳞鳞。
小雨为我止,鹁鸪长自驯。
满船买了洞庭柑,雪色新裁白苧衫。
唤得吴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