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饶节所作的《闻说》诗,描绘了南方旱灾之下的社会景象,以及对统治者治理能力的反思。
首句“闻说南方仍岁旱”,开篇即点明主题——南方连年遭遇旱灾。一个“仍”字,透露出连续干旱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沉重打击和长期的苦难。
次句“十家生事九家空”,形象地描绘了旱灾对民生的影响。在这样的灾害下,每十个家庭中就有九个失去了谋生的手段,生活陷入极度困顿之中。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匮乏,更是精神与希望的丧失。
接着,“君王分寄二千石”,转而讨论到统治者的责任与作为。在古代,官吏的俸禄常以“二千石”为单位,这里借指君王通过任命官员来治理国家。然而,在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时,诗中提出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有多少官员能够放下个人安逸,挺身而出,为百姓着想,舍身忘我地投入救灾工作?
最后一句“避寝何人舍盖公”,直指核心问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又有谁愿意放弃自己的舒适,像古代传说中的“盖公”那样,不顾个人安危,投身于拯救百姓的行动中?“盖公”原指汉文帝时的一位贤臣,他曾在饥荒时期,将自己的食物分给饥饿的百姓,自己则忍饥挨饿。此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当时官员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的质疑,以及对真正能为民请命、勇于牺牲的领袖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旱灾下社会现状的描绘,以及对统治者责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提出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