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道士郑谷耕摘阮咸清甚而雅放

天台坐忘真,为我洗俚耳。

浮舟作阮咸,坐客亦兴起。

此声从何来,湖阴正清泚。

孟公苦好客,下榻更奇士。

卢遨踞龟壳,万事俱不理。

夏衣始轻体,莲钱复靡靡。

重酌黄冠师,依风且流徵。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舟中聚会场景,充满了道家的超然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韩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天台山中,一位名为郑谷耕的道士弹奏阮咸琴的场景。

“天台坐忘真,为我洗俚耳。”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氛围,天台山的静谧与超脱,仿佛能洗净世俗的尘埃,让人忘却凡俗,沉浸于道家的境界之中。

“浮舟作阮咸,坐客亦兴起。”诗人接着描述了郑谷耕在舟中弹奏阮咸的情景,音乐如同一股清流,不仅触动了演奏者的心弦,也激发了周围宾客的热情,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活力与和谐。

“此声从何来,湖阴正清泚。”音乐的源头似乎来自清澈的湖水之阴,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纯净与清雅,又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孟公苦好客,下榻更奇士。”这里借用了孟尝君好客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对宾客的热烈欢迎和对郑谷耕这位奇士的敬重之情。

“卢遨踞龟壳,万事俱不理。”卢遨,即卢仝,以他的狂放不羁闻名。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郑谷耕在音乐中的自由与超脱,他仿佛与世隔绝,只专注于音乐的世界。

“夏衣始轻体,莲钱复靡靡。”夏日的轻衣与莲花的轻盈,共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与郑谷耕的音乐相得益彰,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重酌黄冠师,依风且流徵。”最后,诗人以“黄冠师”指代道士,表示对郑谷耕的尊敬,并以“依风且流徵”结束,寓意着音乐如同随风飘扬的旋律,悠长而深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舟中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道家文化的超然与自然之美,以及音乐带来的精神愉悦与心灵净化。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二十七日同伯皋宿真隐二十八日寒食观昌甫诗恭叔所题字观中两树辛夷花甚大道士抚琴试新茗

风日明寒食,古观辛夷花。

冉冉山势转,寂寂溪流斜。

摩挲旧题字,故人天之涯。

尚馀子皋子,与我同咨嗟。

素抱安用摅,清弹啜新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中秋羽客相遇坐浮梁四鼓

千古中秋月,夜深桥上看。

玉溪湛无波,山静天宇宽。

同来得羽人,趺坐白云寒。

自谓脱尘鞅,谁知尚微官。

隐隐见孤城,潺潺闻远滩。

是身吾所寄,仙去亦不难。

光芒星斗稀,云气时瀰漫。

归来卧柴扃,形神转清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酒熟

意绪忽不整,瓮头新酒香。

雨细起暝色,天低漏寒光。

残花菊枝短,老叶枫树长。

取醉乃吾事,山空欲清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谢友人惠笋

知我出山久,忘却山中味。

持赠忽满奁,不惮少破费。

抽萌有生意,抱节无嫩气。

祇恐人已俗,食之又何谓。

形式: 古风 押[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