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舣袁家窑竹居买酒

江绕衡门接旅津,鲤鱼风歇水粼粼。

湘醨三盏浇吟思,潇碧千竿对老身。

题笔未能行客醉,典琴不用主人贫。

隔江谁掉高名丽,满载鸬鹚捉锦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江水环绕着衡门,连接着旅途的渡口,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在湘江边,我品着淡酒,借以激发诗兴,望着千竿修竹,陪伴着我这老者。
尽管提笔欲写,却因客人的醉意而无法下笔,虽然有琴可典当,但主人并不贫穷。
隔着江面,有人在炫耀自己的高名,他们满载鸬鹚,准备捕捉江中的锦鳞(比喻珍贵的鱼)

注释

江:江水。
衡门:古代的一种简陋门,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旅津:旅途的渡口。
粼粼:形容水波微光闪烁的样子。
湘醨:湘江的淡酒。
吟思:吟咏诗歌的思绪。
潇碧:清澈的湘江水。
老身:自谦之词,指自己。
题笔:提笔作诗。
行客醉:客人的醉态。
典琴:典当乐器。
主人贫:主人并不贫穷,这里可能指主人不缺钱。
掉高名:炫耀高名。
鸬鹚:水鸟,善于捕鱼。
锦鳞:美丽的鱼,比喻珍贵的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生活场景。开篇“江绕衡门接旅津”将读者带入一个水乡,江水环绕着某个地方(衡门),并与远处的渡口相连,这里是游子行人必经之地。紧接着,“鲤鱼风歇水粼粼”,通过对鲤鱼和水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湘醨三盏浇吟思”中,“湘醨”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名,而“三盏”则暗示了一场小酌。这里通过饮酒来抒发胸中的忧虑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下的内心活动。

下一句“潇碧千竿对老身”描绘了诗人面对悠长的竹林,与年迈之躯相伴。这里“潇碧”形容竹林清新而又带有几分苍翠,通过“对老身”,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生命迟暮的一种无奈与接受。

接下来的两句“题笔未能行客醉,典琴不用主人贫”则是诗人自嘲。尽管有着游历四方的愿望,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故“题笔未能行客醉”。同时,“典琴不用主人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生活窘迫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隔江谁掉高名丽,满载鸬鹚捉锦鳞”,通过对岸某位高傲之人的描写,以及水鸟捕鱼的情景,隐喻了诗人对于外界名利的淡漠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这里的“隔江”指的是与现实生活相隔离,而“谁掉高名丽”则是对那些追求虚名之人的批评。“满载鸬鹚捉锦鳞”中,“鸬鹚”是一种捕鱼鸟类,这里通过水鸟捕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艺术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以其柔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与超越。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书萧千岩集

向来杨陆共峥嵘,吟到停云趣转清。

古似洞庭张雅乐,严如即墨敛残兵。

茵蔯终不肥方朔,芣苡何堪病冉耕。

细读残编搔白首,未应造物忌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归侍

石田茅屋野苔春,喜对庭闱话苦辛。

客路本无如意事,瘴乡难有却回身。

且寻农耒耕湘雨,待看天戈洗鞑尘。

门外黄旗边饷急,可堪杯酒各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戊戌冬仆客桂林雪中赵叔愚书张司业逢贾岛绝句为寄今冬对雪感而有作

朔风于水浸琼沙,曾共骚翁理钓槎。

对酒又吟端木叶,论诗还忆款冬花。

饥能驱我瓶储罄,老不饶人镜影华。

拟唤扁舟寻剡叟,岭梅潇菊各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记萧大山父子

仙桂灵椿各典刑,飘飘姿韵激天鲸。

家传八叶盐梅种,诗接三苏父子名。

四海尽将看县谱,一堂那许与文盟。

尘埃不敢相亲炙,且汲渝溪濯客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