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张际亮的《闻雁》描绘了一位孤独的旅人听到大雁南来北往的鸣叫,引发的深深感慨。首句“天涯独客久不归”,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思乡之情。接着,“昼思夜梦如无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和无所依靠的状态。
“岂知碛雁有常候,秋南春北来去飞”,诗人以雁自比,感叹自己如同大雁一样,无法掌握自己的行踪,只能随季节迁移。大雁的一行身影和偶尔传来的叫声,引发了他对家乡去年水灾和百姓疾苦的回忆:“去年江淮水淹溢,十室九户民苦饥”。
诗人深感生活的艰辛,意识到“心知稻粱谋不易”,感叹大雁觅食的不易,同时也自嘲自己处境:“嗟尔何处衔芦肥”。然而,雁儿能在温暖之地避开严寒,最终返回北方,这给了诗人一丝安慰,他告诉自己不必过于悲伤,春天终将到来。
尾联“东风二月花发时,走马亦有游侠儿”,诗人想象春风中花开的场景,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怀有豪情,像游侠儿般洒脱。“酒垆饮罢出门笑,弓箭在腰何所之”,诗人借饮酒后的豪迈,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漂泊之苦,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