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牧常公殉节诗(其一)

从来勇略出儒生,节烈于今重锦城。

馀瘴未销诸葛垒,孤锋特试伏波营。

秋风战马惊驰檄,夜月荒燐恸结缨。

鹃血年年啼不住,悲歌还拟壮军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崇庆牧常公殉节诗(其一)》由清代诗人朱腹松所作,通过对崇庆牧常公的殉节事迹进行描绘,展现了对英勇与忠诚的颂扬。

首句“从来勇略出儒生”,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指出真正的勇略并非仅限于武将,而是出自那些饱读诗书、拥有高尚品德的文人。接着,“节烈于今重锦城”一句,强调了在当今时代,崇庆牧常公的节操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如同锦城一般珍贵,值得后世铭记与推崇。

“馀瘴未销诸葛垒,孤锋特试伏波营”两句,运用典故,将崇庆牧常公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暗示他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犹如诸葛亮在诸葛垒中对抗余瘴,又如马援在伏波营中独当一面。

“秋风战马惊驰檄,夜月荒燐恸结缨”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悲壮的画面:在秋风中,战马疾驰,仿佛是传令的檄文在急促地传递着命令;而在月光下,荒芜之地的烽火照亮了结缨的场景,象征着崇庆牧常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无畏。

最后,“鹃血年年啼不住,悲歌还拟壮军声”以杜鹃鸟的啼鸣为喻,表达了对崇庆牧常公牺牲精神的哀悼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其英勇事迹将被后人传唱,成为激励人心的壮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崇庆牧常公的英勇与忠诚,以及其事迹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2)

朱腹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其二)

褒封万里下天门,廿六人依豹雾昏。

劲节已横仙阁立,英风犹带蜀江奔。

诗留馀册皆申义,民集新祠尚戴恩。

何日浣花溪上过,椒浆柏酒奠忠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

大义了然气自充,迄今劲节著辽东。

捐躯不比轻生辈,报国常存烈士风。

像肖浣溪崇礼意,名留紫阁慰精忠。

当年惠政原无价,痛彻崇山昔岭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其一)

四十年来一节身,成仁取义泣忠臣。

浣花祠内留生面,不是人间第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其二)

昔岭当年事已非,蜀山蜀水不胜悲。

后人凭吊忠魂处,共道持戈跃马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