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瑚(沧玉)所作的《哭社兄痴仙》。诗中以哀悼逝者的情感为主线,描绘了对故人离世的深切悲痛与怀念。
首句“小筑江村数载经”,点明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江边的小屋,度过数载时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乌衣门巷感凋零”一句,通过乌衣巷的景象,暗示逝者的门庭已不再繁华,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生逢丧乱同天宝”一句,将逝者生前的经历与唐代的安史之乱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逝者在动荡时代中生活的同情和理解。“语杂诙谐类岁星”则通过描述逝者生前的语言风格,将其比作岁星,既幽默又充满智慧,展现了其个性的独特魅力。
“泥我狂歌聊当哭”一句,诗人以狂歌来表达内心的悲痛,用歌声代替哭泣,形象地表现了哀悼之情的深沉与复杂。“知君长醉不教醒”则是对逝者饮酒度日、逃避现实的无奈与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醒来的遗憾。
最后,“南瀛硕果今无几,冷落人间野史亭”两句,感叹在逝者之后,南瀛地区像他这样的人才已经寥寥无几,人间的野史亭也显得格外冷清,进一步强调了逝者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离世后留下的空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