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寄答马伯超

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

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

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

盛世亦知轻贱士,野人终是爱閒身。

白眉夫子晚相识,众中与我心莫逆。

连床促席动经时,写愫披衷无不悉。

赠我新诗满案头,至今犹带烟霞色。

我生与我周旋久,懒向人前事奔走。

爱君声气两相投,不惜倾情与君友。

我在天坛扫落花,与君相望隔云霞。

清风明月不同赏,使我独立兴长嗟。

我有清溪万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

芒鞋竹杖倘相过,与君笑咏消离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山中寄答马伯超》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通过描绘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精神世界。

首句“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开篇即表达了诗人不随世俗、喜爱与自然界的动物为伴的高洁情操。接着,“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场景,以“白云”、“山石”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表达自己对物质贫富的淡然态度,更愿意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盛世亦知轻贱士,野人终是爱閒身”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的淡漠,更倾向于享受自然带来的闲适生活。接下来,“白眉夫子晚相识,众中与我心莫逆”表明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是在众多人群中也能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连床促席动经时,写愫披衷无不悉”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坦诚交流的场景,体现了真挚的友情。

“赠我新诗满案头,至今犹带烟霞色”表现了诗人珍视友情,将朋友的赠诗视为珍贵的礼物,这些诗句至今仍能感受到那份自然之美。“我生与我周旋久,懒向人前事奔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更愿意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爱君声气两相投,不惜倾情与君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愿意付出真心与朋友结缘。

最后,“我在天坛扫落花,与君相望隔云霞”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虽然相隔云霞,但心意相通。“清风明月不同赏,使我独立兴长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独享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我有清溪万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拥有清溪流水和松林秋色作为心灵的慰藉。“芒鞋竹杖倘相过,与君笑咏消离忧”则以轻松愉快的口吻,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自然美景,共同消解离别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珍惜友情的精神风貌,充满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黄与东鹪鹩园

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鉴飘寒玉。

主人散帙坐前楹,飒飒轻风动疏竹。

竹外高楼倚碧天,连峰如黛捲帘前。

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閒时引白云眠。

梧桐杨柳春风早,满地绿云闲不扫。

屋后啼莺傍女墙,门前芳草临官道。

日暮閒亭绮席开,美人长袖送春杯。

砌竹声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边来。

锦茵玉簟窗阴倒,蝴蝶飞来梦中舞。

风铃漏板寂无声,鸟掠帘前杏花雨。

劝君花下且安眠,枳栖雌伏亦暂然。

上林一日全枝借,会见鹪鹩幽谷迁。

形式: 古风

走哭欧子建尊人

八年曾过清溪曲,一渡溪桥泪相续。

风吹澹圃柴门开,芳径无人鸟啼竹。

忆昔曾随杖履入,枫叶芦花秋可即。

长公觞客我公笑,醉归同卧茅堂侧。

读书堂前月满帘,犹记当年奉颜色。

方瞳鹤发今何在,冥漠游魂招不得。

溪花乱落溪水东,夜台自此无消息。

我今三年父不见,绵绵此恨方无极。

孤儿惟下吊孤儿,泪眼相看天为黑。

形式: 古风

寿陈参戎

将军能武兼能文,一朝投笔事明君。

道傍杨叶时穿箭,匣里莲花夜照云。

郎川昔日风烟起,偏师直抵乌江水。

九溪官长拜旌旗,十万貔貅橐弓矢。

君王西顾念殊勋,玉帐旋开僰道云。

缓带夕驱虓虎阵,建牙朝列水犀军。

天南铜柱燕山石,绝域功名誇自昔。

丈夫非薄赤松游,要取胡头酌金液。

剑门昨夜将星辉,大树苍苍势欲飞。

为君遥奏南山曲,好向门生笛里吹。

形式: 古风

云间康季脩素豪于饮王大将军曾为作康山人拜酒歌顷从余饮乃不任涓滴戏有此赠

君且尽金叵罗,我请为君歌。

君不见粤王城南江瀰瀰,荡汉漂秦不知几。

又不见呼銮道上风萧萧,春芳忽已辞秋条。

人生欢会不常有,要使一卮长在手。

闻君年少雅好奇,云间士龙人共知。

凤凰桥上芳草合,半醉蹀躞黄金羁。

朅来伏剑游帝都,驼背侧坐锦模糊。

閒邀击筑发悲歌,饮停调笑陌上姝。

当时志气淩青云,辕门长揖大将军。

从征西缚乌蛮长,倚马曾宣露布文。

生平习识军中乐,又逐楼船下南国。

时清不用鲁连矢,日晏犹眠郗超幕。

我本高阳旧酒徒,三时醉卧黄公垆。

逢君一语酒中趣,袒跣大笑歌呜呜。

珠江秋绿葡萄开,流霞飘入掌中杯。

正须暂醉一千日,何为却惜玉山颓。

对君寸心欲具陈,一言告君君莫嗔。

君今有酒不肯饮,枉作当年拜酒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