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滇雅三篇(其二)湘东

师渝于江,于湘之东。师如雷冯震,衡岳以攻。

一夫为逆,多方则病。

播虐抗有德,我人斯奋,卒归厥命。

归命伊何,衡人之灾,衡盗所家。

追奔逐北,犀甲雕戈。虎旂龙节,天威所加。

帝臣如虎,帝师貙武。烈烈旓旌,渊渊金鼓。

嶷嶷绥章,啴啴戎路,莫我敢拒。

右刈武陵,左扫星沙。磨崖岣嵝,我功孔嘉。

戎马晨服,候烽夕遮。剿绝恶本,敢遗萌芽。

其恃枫木,其恃辰龙。震之拔之,自西自东。

陟岭逾徼,于山于川。远招迩归,囚豪解颜。

东西合师,进次于沅。孽童日蹙,怙凶忍顽。

左捣其虚,右攻其坚。载辟载韨,会于中权。

既克于沅,沅人。如日之升,如霖遇晞。

以肉其枯,以勍其羸。式歌且舞,以乐我师。

南讫罗施,来迎壶浆。鸣鞞铜鼓,洗兵盘江。

彼寇舆尸,昼匿宵奔。滇人荒荼,待我于门。

凡此滇功,惟天子乃成。古者推毂,梱外以行。

今者决胜,一秉庙廷。孰是遗孽,而廑睿明。

师徒浑浑,渐集于滇,惟天威式监。

官臣恪守,乃获其丑。保大定功,流声焉穷。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平定云南(即“滇”)的军事行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后的喜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战争的场面描绘得生动形象。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师渝于江,于湘之东”,描述了军队在湘江东部集结的情景,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接着,“师如雷冯震,衡岳以攻”一句,用雷声和衡山的气势来比喻军队的威猛和进攻的决心。

“一夫为逆,多方则病”表明敌人虽有抵抗,但最终无法抵挡大军的多面攻击。“播虐抗有德,我人斯奋,卒归厥命”则表达了正义之师对暴政的反抗和最终胜利的决心。

接下来的“追奔逐北,犀甲雕戈。虎旂龙节,天威所加”描绘了追击敌军的场景,以及军队装备的精良和指挥的严明。通过“帝臣如虎,帝师貙武”进一步强调了军队的勇猛和将领的英勇。

“烈烈旓旌,渊渊金鼓。嶷嶷绥章,啴啴戎路,莫我敢拒”展示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士气高昂,无人敢于抵抗。随后的“右刈武陵,左扫星沙。磨崖岣嵝,我功孔嘉”则具体描述了军队在不同方向的胜利,以及取得的显著战果。

“戎马晨服,候烽夕遮。剿绝恶本,敢遗萌芽”表明军队不仅追求眼前的胜利,更注重彻底清除敌人的根源,防止未来的威胁。接下来的“其恃枫木,其恃辰龙。震之拔之,自西自东”使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军队在不同地域的胜利。

“陟岭逾徼,于山于川。远招迩归,囚豪解颜”描绘了军队深入敌后,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收复失地,使敌人投降的情景。最后,“东西合师,进次于沅。孽童日蹙,怙凶忍顽”表明军队统一行动,最终在沅水地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左捣其虚,右攻其坚。载辟载韨,会于中权。既克于沅,沅人”描述了军队在战略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最终在沅水地区实现了全面的胜利。

“如日之升,如霖遇晞。以肉其枯,以勍其羸”用自然景象比喻胜利的辉煌和对敌人的彻底征服。接下来的“式歌且舞,以乐我师”表达了士兵们在胜利后的欢庆和喜悦。

“南讫罗施,来迎壶浆。鸣鞞铜鼓,洗兵盘江”描绘了军队凯旋归来,受到当地人民热烈欢迎的场景。最后,“彼寇舆尸,昼匿宵奔。滇人荒荼,待我于门”描述了敌人的溃败和逃亡,以及滇地人民对胜利者的期待和欢迎。

“凡此滇功,惟天子乃成。古者推毂,梱外以行。今者决胜,一秉庙廷”强调了皇帝的决策和指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孰是遗孽,而廑睿明。师徒浑浑,渐集于滇,惟天威式监”表达了对皇帝英明决策的赞美,以及军队在滇地的逐渐集结和胜利。

“官臣恪守,乃获其丑。保大定功,流声焉穷”总结了官员们的忠诚和努力,以及战争带来的持久影响和荣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清朝平定云南的军事行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胜利的喜悦以及对皇帝英明决策的赞美。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历史现场。

收录诗词(29)

陈廷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滇雅三篇(其三)滇池

滇池汹汹,帝乃平之。匪彼元戎,惟帝之功。

高居北极,洞视下方。惟仁智勇,克靖万邦。

帝命臣塔,汝从西粤,急捣其窟。

塔拜受命,衔枚束刃。环滇其来,龙骇鹏鶱。

军声轰然,如坠自天。

帝命臣里,汝往巴蜀,横剪侧入。

里拜受命,量沙追蓐。有疾其驱,无暴我邦。

踣栅跐垒,言壁其东。帝命臣泰,汝从黔趋。

惟此蝥贼,数载旷诛。汝将士用命,贼其敢逋?

泰拜受命,于皇之训。我旐我旗,于苗于蛮。

度幕轻留,弥险蔽关。夺其阻隘,掀其篱藩。

兽穷负嵎,我师固以完。帝命我师,势为犄角。

麾城摲邑,万里手握。维彼鷇麛,敢抗乔岳。

维彼萌蘖,敢傲霜雹。彼蘖繁矣,于焉蟠根。

雨露既濡,忘帝力之勤。圣人神武,施设芟荑。

斮彼枭骜,张我熊螭。傃镡批亢,下甲陷坚。

箕张翼舒,合围于原。兽穷于阱,人或兽哀。

快彼凶丑,覆卵毁胎。帝曰吁嗟,劳我人师。

日费百万,大农不支。滇人望拯,如哺疗饥。

载砺载攻,天策攸宜。孟冬月杪,师薄于城。

降蟠夕竖,逆骇纵横。林野涂脑,邮驿递颅。

滇人歌舞,于屋于衢。夜半捷来,天心恻楚。

闵怜下民,罹此荼苦。我将我师,于野暴露。

布惠酬功,急疾如火。于庙于郊,其仪孔炽。

华俎腯牲,永言昭事。都人士女,白叟黄童。

叹呀嘻笑,祝我圣躬。帝曰归来,予开明堂。

制礼兴乐,登贤拔良。孩养无告,施厚仁滂。

熙我庶绩,纲举目张。永万斯年,率由不忘。

形式: 四言诗

赠孝感相公

十有四年春,惟三月日吉。

枚卜择近臣,学士登密勿。

搢绅贺于朝,处士庆于室。

佥曰帝知人,吾等夙愿毕。

公无得志容,庭馆转萧瑟。

公诚王者佐,生平学稷契。

致君慕尧舜,自此见施设。

铜扉半夜开,沙堤带月出。

暮读书百篇,朝入语移日。

劳瘁咫尺地,欲使万国活。

时方事南征,戎马久未歇。

黎元尚疮痍,原野恐骚屑。

晴风卷旌旗,三农乍起垡。

况我仁义师,忍此田间物。

公为民请命,闻者感心骨。

数日政事堂,丝纶慰饥渴。

中朝相司马,姓字及走卒。

身当画凌烟,名其悬日月。

昔时同学人,翘首望回斡。

形式: 古风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

阑珊夜雨鸡鸣号,关山梦回心魂劳。

我所怀思渺天末,凉风一起秋萧条。

美人昔赠《相逢篇》,吴绡三尺森琼瑶。

今晨晓窗坐展玩,我欲报之情郁陶。

忆昔相逢客京辇,城南华径纷招要。

酒酣惆怅秋灯红,羡我鬓发漆黑同。

即今倏忽别四载,头上己有霜枯蓬。

眼前诸子几人在,浮云沟水驰西东。

万事回头泪沾臆,人生朝露谁能必。

楚泽难招宋玉魂,缑山不返王乔舄。

二子歌词自绝尘,声华烂漫今何益。

男儿七尺良可哀,生存华屋终黄埃。

儒术用世行已矣,浮名寂寞何为哉!

不如放意游八极,扫除文字栖渊默。

未断尘情忆远人,茫茫江水分南北。

形式: 古风

东山亭子放歌

东山望南山,百里堕我前。

山亭横绝浮空翠,阑于缥缈临无地。

我来气与霜天高,风尘归后寒萧骚。

拂衣枕石每独往,垤蚁群笑沧溟鳌。

百事回头如旧否,一片青山落吾手。

倦客重寻冈上庐,童时旧种门前柳。

尽扫西风万古愁,且倾落日三杯酒。

君不见谢公高卧东山时,起为苍生已白首。

昔时丝竹转凄凉,美人黄土今安有?

百年我亦一东山,日夕樵歌动林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