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三首(其三)

玉镜台前,绛罗窗下。修蛾彩笔曾亲画。

下阶双笑握纤纤,步摇替整琼钗卸。

地认蓝桥,琴疑司马。狂言触拨生嗔也。

惊心端坐诵三缄,焚香乞忏无人夜。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略带哀愁的画面。"玉镜台前,绛罗窗下",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精致而幽静的闺房之中,玉镜台映照出女子的容颜,绛罗窗透进柔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修蛾彩笔曾亲画",女子曾经亲自用彩笔描画过自己的眉毛,这一细节透露出女子对自我形象的重视和精心打扮的用心。接着,"下阶双笑握纤纤,步摇替整琼钗卸",描绘了女子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她们在台阶上相视而笑,手握着细长的手指,轻巧地整理着头上的步摇和琼钗,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地认蓝桥,琴疑司马",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蓝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象征着爱情的曲折与美好;"司马"则可能暗指《白氏长庆集》中的故事,与音乐和爱情有关。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暗示了女子心中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狂言触拨生嗔也",女子因某人的言语或行为而感到生气,这可能是对某位男子的嗔怒,也可能是一时的误会。"惊心端坐诵三缄,焚香乞忏无人夜",女子在夜晚静坐,诵读着三缄之语(即三思而后行的教诲),并祈求神明的宽恕,表现了她内心的反省与寻求心灵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爱情的期待与困惑,以及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冷静思考与自我反省。

收录诗词(225)

王时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更漏子二首(其一)

碎萍青,圆荇碧。舒翅蜻蜓斜立。梧叶雨,藕花风。

水窗三面通。是何人,当槛倚。随意淡妆偏丽。

衫白伫,鬓乌丝。红榴短短枝。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更漏子二首(其二)

紫鸾双,青凤两。缥缈碧城云上。兰气近,王光分。

同披绿柳匀。蓬莱路。三千阻。留下清风一树。

天似水,月如霜。人间奈夜长。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一络索二首(其一)

青粉墙头榆荚。更交梧叶。

湖山石后小房栊,见背影、珠裙褶。知是怎生纤颊。

但闻轻屧。茸茸芳草暮烟深,乱扑着、双黄蝶。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一络索二首(其二)

双扇题诗愁别意。碧筠新制。

几年风雨泣湘江,染尽了、斑斑泪。误纳佳人袖里。

怕添憔悴。索还未许但须藏,慎莫展、相思字。

形式: 词牌: 一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