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羊城示同志(其三)》中的一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已长而学问未显的感慨与自责。
“嗟予昏昏,幼诵古文。” 开篇以“嗟”字表达出诗人对自身现状的叹息,感叹自己年岁已长却仍如昏暗不明,年轻时便开始诵读古文,却未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
“日迈月征,四十无闻。”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成就的缺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转眼间已至不惑之年,但并未在学术或社会上有任何显著的名声或成就。
“诸子我从,惭赧何云。”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跟随众多优秀学者学习却未能取得相应成就的羞愧之情。面对同辈或后辈,心中充满了惭愧和自责,不知道如何面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阶段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执着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