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冯德之道士

上清消息久不闻,紫鸾丹凤应离群。

羲和纵辔日又曛,九衢旦暮徒纷纷。

谁识天书数行字,识者便是真仙子。

直言铅汞成还丹,炼之饵之身不死。

嵩阳道士早来别,才承天泽辞玉阙。

紫章深秘莫漏泄,他年华顶为君说。

形式: 古风

翻译

很久没有听到上清的消息,紫鸾和丹凤可能已经离开了群体。
羲和驾驭着太阳马车,阳光渐渐昏暗,城市早晚依旧繁华喧嚣。
谁能理解那几行天书,能解的人就是真正的仙人。
直接说出铅汞炼制长生丹的方法,服用它就能长生不老。
嵩阳的道士早早告别,刚刚承受了天上的恩泽离开皇宫。
紫章的秘密不要泄露,将来我会在华山顶上告诉你这一切。

注释

上清: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紫鸾:神话中的神鸟。
丹凤:象征吉祥的凤凰。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九衢:都市的大街小巷。
旦暮:早晚。
纷纷:众多,杂乱。
天书:神秘的文书或知识。
真仙子:真正的仙人。
铅汞:炼丹术中常用的元素。
还丹:道教术语,指炼制的长生丹。
嵩阳:地名,指嵩山。
玉阙:宫殿。
紫章:道教中的神秘文献。
漏泄:泄露。
华顶:华山的山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阆赠给道士冯德之作。诗中表达了对上清仙境的向往与对道教修炼的神秘理解。首句“上清消息久不闻”流露出对仙道消息的渴望,暗示冯德之可能在隐秘的修道生活中。接下来,“紫鸾丹凤应离群”描绘了一幅仙人远离尘世的景象,暗示冯德之的超然状态。

“羲和纵辔日又曛”借日神羲和驾车西沉,象征时光流逝,而“九衢旦暮徒纷纷”则写出世俗世界的繁忙与纷扰,与仙道世界形成对比。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天书数行字”的人才能成为“真仙子”,这表明冯德之可能在修炼中有所领悟。

“直言铅汞成还丹,炼之饵之身不死”揭示了道教修炼的核心——炼丹求长生,表达对冯德之炼丹术的赞美。最后两句,诗人以嵩阳道士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许作结,提醒冯德之要保守修炼的秘密,并承诺将来有机会会向他人转述这些秘事。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道教修行的赞美,也是对冯德之道士的祝福和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仙道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6)

潘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 字:梦空
  • 号:逍遥子
  • 籍贯:
  • 生卒年:?~1009

相关古诗词

赠道士王介

头冠星斗光,七十鬓不苍。

箧有化金方,诗无入俗章。

举步云霞轻,出语芝术香。

约我游罗浮,绝顶天风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扫市舞

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

形式: 押[哿]韵

忆馀杭十首(其一)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

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形式: 词牌: 忆馀杭

忆馀杭十首(其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形式: 词牌: 忆馀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