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六月念一日同寅诸公过予敝道看竹因留小酌遂成拙作二首索和(其一)

一庭苍玉欠人看,谁似王猷兴未阑。

愿典春衣供酒盏,每迎宾从上诗坛。

雨催苦节淩霄汉,风飏柔枝舞凤鸾。

淇澳猗猗今不减,先生何畏切磋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竹林中聚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句“一庭苍玉欠人看”,以“苍玉”比喻竹子,形象地展现了竹林的清雅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接着,“谁似王猷兴未阑”一句,借用了东晋名士王徽之的故事,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兴致勃勃,仿佛能与古人共鸣。

“愿典春衣供酒盏,每迎宾从上诗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衣物换取美酒,热情款待宾客,并且在诗会上挥洒才情的心境。这种豪放与雅致并存的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

“雨催苦节淩霄汉,风飏柔枝舞凤鸾”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风雨中的竹子不仅没有被摧折,反而更加挺拔,如同凤凰在空中翩翩起舞,寓意着诗人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最后,“淇澳猗猗今不减,先生何畏切磋难”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赞美了竹子的美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艺术交流的渴望,认为真正的学者不应畏惧批评和磨砺,而应勇于面对挑战,不断精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聚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高雅情趣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癸亥六月念一日同寅诸公过予敝道看竹因留小酌遂成拙作二首索和(其二)

万个青青耐久看,每愁风横益凋阑。

首阳饿叟联家谱,玉版禅师共石坛。

只友寒松辞恶木,不栖野鸟候真鸾。

高轩若肯时相过,百斛松花买不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陈正郎学之乡友见寄

闻韶方觉郑声淫,信有朝阳彩凤吟。

何逊悰情原洒脱,乐天诗句不钩深。

封题寄我闻前样,缱绻知君旧雨心。

骚雅只今谁独擅,江门风韵已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代贺新都杨佥宪封君七十一二首(其一)

不从金鼎炼丹砂,自比贞松历岁华。

仙鹤日长窥染顶,蟠桃春近看开花。

人间五福真如海,膝下诸郎欲拜麻。

闲把衣冠细详品,古今能几似君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代贺新都杨佥宪封君七十一二首(其二)

一时桥梓羡谁家,次第清朝拜宠嘉。

勇退自欣棋结局,晋褒人讶锦添花。

华封往事留三祝,王母新来献九霞。

醉后明朝无别事,东风庭院看兰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