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杉竹森森一径通,六年高院寄幽踪。
凉移峭壁秋深月,冷映长江雪后峰。
吟次夏云晴影薄,讲残春树翠阴浓。
四时嘉景真堪爱,曾伴支公数倚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诗人身处六年高院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深邃。"杉竹森森一径通",展现了竹木繁茂的小径,引领读者进入静谧的世界。"凉移峭壁秋深月,冷映长江雪后峰",通过秋夜的寒月和雪后江峰的倒影,渲染出清冷而壮丽的画面,体现了季节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吟次夏云晴影薄,讲残春树翠阴浓",夏日晴空下,云影稀疏,春日讲经后,树荫浓郁,描绘了四季景色的变化,也反映出僧人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感慨"四时嘉景真堪爱,曾伴支公数倚筇",表达了对这如画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友人支公的怀念,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生活的点滴,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深眷恋。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
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
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
造化不可测,分明有所依。
冷和秋叶动,送客暮帆归。
扫雾离遥岳,飘香出静扉。
西斋独吟坐,萧飒满禅衣。
只鹤忽飞去,清音更不闻。
远应寻凤侣,闲恐避鸡群。
岸静休临水,庭空罢舞云。
唯馀旧踪迹,篆字印苔纹。
冷结平湖绝棹过,纷纷盈目趣如何。
侯门歌舞看难足,编户饥寒心厌多。
旋满闲庭誇玉砌,重攲幽树斗琼柯。
夜来孤坐书窗下,犹赖虚明自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