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吟

名利到头非乐事,风波终久少安流。

稍邻美誉无多取,才近清欢与剩求。

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剩且无忧。

滔滔天下曾知否,覆辙相寻卒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追求名利终究不是真正的快乐,世间风波始终难以带来长久安宁。
稍微接近名誉就不要贪求太多,只有接近清静的欢乐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名誉过多往往带来麻烦,尽管清闲的欢乐看似剩余,其实无需忧虑。
这世上的人们是否明白,一次次重蹈覆辙,这样的循环永远不会停止。

注释

名利:追求物质和声望。
乐事:真正的快乐。
风波:世间的动荡和变故。
少安流:难以长久的安宁。
稍邻:稍微接近。
美誉:好的名声。
无多取:不要贪求过多。
清欢:清静的欢乐。
既多:过多之后。
患:麻烦或困扰。
虽剩:尽管剩余。
无忧:无需担忧。
滔滔天下:世间众多的人们。
覆辙:重蹈覆辙。
相寻:不断重复。
卒未休:循环往复,从未停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名利吟》,他以淡泊的视角探讨了名利对人生的影响。首句"名利到头非乐事"直接表达了对追求名利最终可能带来的不满足和痛苦的认识。接着"风波终久少安流"暗示了在名利场中难以长久安宁,常有波折。

诗人进一步告诫人们"稍邻美誉无多取",意思是名誉虽然诱人,但不应过度追求,以免招致祸患。"才近清欢与剩求"则强调回归简单生活,享受清静的快乐更为重要,不必贪求过多。

"美誉既多须有患"指出名誉过多会带来麻烦,"清欢虽剩且无忧"则表达出清贫简朴的生活反而能带来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滔滔天下曾知否,覆辙相寻卒未休"以警示的口吻,质问世人是否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世间之人总是在重蹈覆辙,不断追求名利,却不知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劝诫人们要淡泊名利,珍惜清贫的快乐,避免陷入无尽的纷争与烦恼之中。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后园即事三首(其三)

年来得疾号诗狂,每度诗狂必命觞。

乐道襟怀忘检束,任真言语省思量。

宾朋款密过从久,云水优闲兴味长。

始信渊明深意在,北窗当日比羲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后园即事三首(其二)

天养疏慵自有方,洛城分得水云乡。

不闻世上风波险,但见壶中日月长。

一局闲棋留野客,数杯醇酒面脩篁。

物情悟了都无事,未学颜渊已坐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后园即事三首(其一)

太平身老复何忧,景爱家园自在游。

几树绿杨阴乍合,数声幽鸟语方休。

竹侵旧径高低迸,水满春渠左右流。

借问主人何似乐,答云殊不异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团团吟

如鉴又如钩,回旋莫记秋。

难穷天上理,易白世间头。

团处人人喜,亏时物物愁。

有生无不喘,何必待吴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