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下文章莫大处;龙门声价最高时。
此联出自清代刘统勋所作的《内阁汉票签处联》。在“天下文章莫大处;龙门声价最高时。”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龙门”这一典故,象征着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与地位。其中,“龙门”原指古代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比喻通过艰难险阻达到成功或改变命运的过程。在这里,它被引申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耀,即成为进士,从而获得仕途上的飞黄腾达。
“天下文章莫大处”,意味着在天下的文章之中,没有比科举考试更宏大、更重要的地方。这句话强调了科举考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它是文人学子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提升的途径,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
“龙门声价最高时”,则进一步描绘了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的辉煌时刻。当考生们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功名之时,他们的声望和身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意味着个人的荣耀,也体现了家族的荣耀,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赞美了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文人学子的敬仰之情。
不详
威德抚偏裨,痛先君子挫折沉沦,虎幄莫由佐韩范;
韬钤留大计,继文勤公勋业位望,熊乡那不哭皋夔。
此中有循吏名臣,况当侧席求贤,梦萦岩野;
何字非笔耕心织,记否携朋观榜,泪满秋衫。
甄陶遍七泽三湘,吴传言子,蜀仰文翁,学案纂南皮,愧我是再传弟子;
功业媲四岳八伯,妇孺知名,蛮夷致问,中台高北斗,唯公实一代完人。
擐甲胄二十年,克坚城,平巨寇,兄先弟后,不知几历艰辛,看今日遍地桑麻,雨花台前,众口齐推双太傅;
活疮痍亿万姓,发饘粥,造寒衣,昼作夜思,是诚如保赤子,待他时书勋竹帛,凌烟阁上,一门罗列五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