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赤炜谢烦蒸,凉飙正淅沥。

中宵入耳来,宛如风雨激。

蟋蟀秋悲音,寒螀助太息。

时变万品移,念此令人惕。

弱质非金石,那能保朝夕。

所以古之人,为学如不及。

奈何龉龊士,逝矣不复惜。

盛年馀二期,犹为世俗溺。

谁知委化去,一日难再得。

圣学久已湮,前修亦寥寂。

耿耿心徒劳,归宿当何适。

丈夫贵日新,无使终身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声》,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赤炜谢烦蒸,凉飙正淅沥”描绘了夏日炎热逐渐消退,凉爽的风开始吹拂的情景。接着,“中宵入耳来,宛如风雨激”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凉风的清新与力量,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唤。

“蟋蟀秋悲音,寒螀助太息”两句则通过秋虫的声音,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感慨。诗人借秋虫的鸣叫,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时变万品移,念此令人惕”点明了自然界万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让人感到警醒。接下来,“弱质非金石,那能保朝夕”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生命之脆弱,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所以古之人,为学如不及”表达了古人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态度。然而,“奈何龉龊士,逝矣不复惜”却揭示了有些人对待时间的轻视与浪费。

“盛年馀二期,犹为世俗溺”提醒人们即使在壮年时期,也容易被世俗所束缚,失去自我。最后,“谁知委化去,一日难再得”表达了对时光不可逆转的无奈与惋惜。

“圣学久已湮,前修亦寥寂”感叹古代圣贤学问的失传与后继无人的现状。“耿耿心徒劳,归宿当何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对人生方向的探寻。

“丈夫贵日新,无使终身戚”作为结语,鼓励人们要不断进步,避免因停滞不前而终日忧愁。整首诗通过对秋声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生命、学习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秋至(其一)

君子悲行役,行役别父母。

时运促人老,山川惊险阻。

悠悠南浦云,落落西山雨。

感此不能欢,独立向江渚。

形式: 古风

秋至(其二)

秋菊亦已满,微馨递幽风。

对此故园色,老我离世容。

□□日悠淡,鸣雁悲长空。

前途杳莫即,羲驾何匆匆。

束发不盈把,少年生意穷。

如何不努力,甘为俗士终。

形式: 古风

晓怀

秋雁宿江皋,孤鸣何嗷嗷。

岂不怀故栖,畏此行路遥。

路遥将奈何,霜霰亦已多。

及时须奋翼,会有阳春和。

形式: 古风

杂诗

君子防未然,已病更须学。

不躁是良剂,忘思郎勿药。

饮食男女间,贤圣工夫约。

寄语安身人,勿为病所缚。

形式: 古风